多在柔性引才“下深水”

更新时间:2023-01-20 11:00:31 来源: 作者:勇军 浏览304次 文字大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壮大优秀干部、优秀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城市赶超比拼的坚实基础。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发展短板导致人才的吸附力不强,要打好自己的“算盘”,采取灵活的“引智”办法,避免盲目拼血本“抢人”,同时千方百计盘活存量人才,提高人才的使用率、贡献率,用最小代价构筑人才支撑“四梁八柱”。

用尽人才资源,避免“沉睡式”浪费。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如果长期沉睡在台账里,平时不联系沟通,关键时刻用不上,再多也是浪费。要千方百计提高人才“活跃度”,定期更新“人才库”,在回引人才、激发人才、联系人才、组织人才下功夫,提高智力资源、人脉资源、信息资源等使用率。经常主动与在外人才联系,借助乡情“纽带”关心慰问,激发思乡“反哺”情怀,引导返乡创业发展;要立足专业对口原则,推动人岗相适,让人才有“有武之地”。越是人才存量少,越要竭尽全力盘活资源,发挥他们的优势长处,防止人才在沉睡中失去价值。

用活人才智力,走出“占有式”误区。随着“抢人大战”日益激烈升温,引才的成本高、代价大,尤其是一些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引才成本令一些中小城市难以承受。要及时调整“全职引才”观念,以“为我所用”为目的,不必追求“为我所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柔性办法,花低成本共享强大的智力资源。要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主动与研究方向接近、专业对口的大专院校对接,与博士、导师等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成果交易等方式,利用假期、周末提供服务,真正破解“引才难”“引才贵”困境,让人才智慧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用实人才专长,袪除“打卡式”弊病。人才不是“万能”的,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施展拳脚,使出洪荒之力,将“才智”转化为“效益”。要按专业、特长对人才分类,当好之人,为他们与企业、产业、科研等“牵线搭桥”,经常邀请到企业车间去调研,到产业地头去看看,参与议事协调会讨论,借助他们的专长,打开发展思路,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要收集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揭榜领题”项目,激发人才踊跃闯关,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调查研究向群众实践学习促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和党性原则,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着力..
    主动卸下改革创新“思想包袱”
    年轻干部要多在“事上磨”
    激励干部重点要“实招”
    拒腐防变要提防“第一次”
    让“下沉”成为干部工作习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