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当“耕地红线”守护员
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压实责任守牢耕地红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情况专项监督,严查土地领域腐败和不作为、乱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心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工业大国,每天的粮食消耗量也相当惊人。国家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今年两会上作出了解读,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一旦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就会危机人民吃不饱饭。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把耕地保护作为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在手上。
要保护好耕地面积。近些年来,城市发展兴兴向荣,收入远远高于农村,令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尤其是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撂荒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同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非农化”“非粮化”四处可见,经济作物遍地开花,也影响到粮食的总产量。基层干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日常宣传,抓好农业执法,保持好我们耐以生存的耕地。
要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近二十年来,物价上涨了许多,化肥、农药价格翻了好几倍,但粮食价格却相对稳定,粮食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相当有限,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底落。单靠一纸文件,仅凭嘴上宣传,在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前,“不愿种地”的农民仍然很多。在落实种粮补贴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基础条件,引导农民回村创业,才能确保粮食有人种,土地有人管。
要加强农业科技建设。提高种粮收入,是保持耕地的关键一招。一方面,要加强耕地改良,扩大耕地单位面积,降低耕地坡度,完善供水浇灌设施,推动机械化耕种,降低农业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种子研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单产,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控制化肥、农药涨价,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行百里者半九十。保护耕地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形成一种思想自觉,对破坏耕地行为绝不手软。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