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让群众办成事”作为底线坚守
“没办成事找这里,遇到难题,您来这儿反映,我们帮您来解决……”日前,在河南省林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入口显著位置,专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该市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举措。
政府的服务效率高不高,干部的服务态度好不好,很多时候体现在政务服务方面,群众有最直观的感受。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便民服务水平,不仅建设了宽敞明亮的场地,也进行了“最多跑一次”“零跑路”等营商环境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效果。但“办不成事”现象仍时有发生,让群众无所适从,直接透支着幸福感。
应该看到,导致群众办不成事的原因很多,尽管很多时候与干部的作风无关,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办事干部也很无奈。但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不得不给群众想个办法,给他们解决到位,否则就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相违背。专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就是为办不成事的群众兜底,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办事顾虑。
问题是最好的导向。尽管这些年来,政务服务的制度不断完善,对办事群众遇到的问题考虑更加周全,但总会有一些“奇葩”的事情,在制度的预设范围之外。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不得不面对。这就需要每个地方,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少让群众跑“冤枉路”,不让群众要办的事成“死结”。同时,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不断给制度打“补丁”,让政务服务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民。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如今,我们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了“十四五”征程,让群众办成事不应成难题。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导向,要千方百计针对群众生活中的难事、烦事、操心事,出谋划策、拿出具体行动,只要用心用情到位,刀刃向内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有收获。
换位思考,能够办成事,只是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必然。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就要时刻注意俯下身子,坚持群众需要什么,自己就重点干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就全力改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首页推荐
干部考核要提高“精准度” (2024-09-15)
让年轻干部摆脱“舒适圈” (2024-09-15)
挥好干事创业“指挥棒” (2024-09-15)
提升干部集中培训“活力度” (2024-09-15)
基层工作要有“明白账” (2024-09-15)
为年轻干部上好“第一课” (2024-09-15)
整治指尖形式官僚为基层减负 (2024-09-08)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