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需要“刀刃向内”改革
2021年是党中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的重点工作是什么,重点干什么,直接关系到基层服务的效果。党中央集中整治以“文山会海”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就是为了替基层干部减负,让他们从材料里、会场中、报表上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群众向往之事,服务群众的心坎上。为此,减负行动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效应持续释放。
要俯下身子,把握减负重点。其实,基层的形式主义重不重,主要在哪儿,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有话语权。为此,替基层减负,绝不能在办公室里喊口号,也不能想当然地蛮干,必须切合当地的实情,减到关键处、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到达事半功倍之效。为此,要主动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走一走,到乡镇单位去看一看,听听他们的心声和苦水,把准减负的关键。
要主动担当,做好减负示范。现实生活中,基层的形式主义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因为上级有所要求,基层就有所应付,上级要求报数据、传照片,基层自然热衷拍照留痕。有鉴于此,一方面需要上级部门进行“刀刃向内”改革,破除“甩锅”心理,主动厘清自己的职责,不当“二传手”,避免给基层增加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敢于向形式主义说“不”,改进单位管理制度,引导广大干部实干,不在纸面上下功夫。
要改革创新,形成减负长效。对形式主义作风,既要堵,更要疏。对文山会海,要严格审批制度,同时采取开“打捆会”、视频会等方式,避免基层干部多跑路、多开会,把时间节约下来。对泛滥的纸面文章,要多到现场看实绩,少在办公室听汇报,倒逼基层在一线下功夫。同时,也要从骨子里减少追求亮点、典型的思维,避免基层一味搭“盆景”、建“温室”。
减负工作难在持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根据形式主义动态,精准施策、科学谋划、标本兼治,确保减负成果不透支,形式主义不反弹。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