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绘好“三张图”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项目投资建设(喜德点位)现场拉练会近日召开,喜德县今年计划实施100个项目,总投资251.39亿元。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正通过抓项目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产业,在喜德县实施的项目中,许多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打基础、立支柱、探路子。把小产业做大,把大产业做强,才能给农民、村集体带来收入,有了钱才好办事。但须知,这是一套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品种的更新、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工链条的延伸、后期产品的开发,以及销售渠道的畅通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条产业链,必须要打“有准备之仗”,未雨绸缪、科学谋划,提前绘好“人才供需图”“产业振兴图”“群众意愿图”,降低盲目发展风险,让产业振兴更有规律,为其他“四个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绘好“人才供需图”,实现精准引才。农村产业的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加上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及城市,人才吸引力“先天不足”。这就必须认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持之以恒引才,但又不能盲目好高骛远,一味追求高精尖、带头人,不仅增加引才的难度,花费巨大的代价,即便能引来人才,恐怕也是“水土不服”,没有用武之地。要坚持“能用即好”实用性原则,根据当地的产业定位,确定所需人才的专业、层次、待遇,重点围绕产业全链条引才,制定详细的人才需求清单,面对社会广发“英雄贴”,让人才能顺利“对号入座”,实现供需无缝衔接。
绘好“产业振兴图”,实现精准兴业。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关键要看产业发展。经过8年来的投入经营,乡村产业已遍地开花,呈现出兴兴向荣的景象。但须知,产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鼓励“一村一品”,不等于各自为战,十个村就累加出“十品”;产业不在于大,而在于强,盲目求大求多,只会增加失败风险。现实生活中,有的产业仅仅“昙花一现”,就很快变成了“烂摊子”,非但没让村民致富,反而留下一堆“后遗症”,令人深思。要加强对一个地区产业的总体布局,精选一两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导镇村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同时要增强产业发展连续性,严格按照规划办,一届接着一届干,将产业振兴的蓝图绘到底。
绘好“群众意愿图”,实现精准服务。推进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振兴,群众是最后的“阅卷人”,要全程尊重群众意愿,把握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烦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始终坚持“群众至上”,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多走到田间地头,多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每家每户建立服务“任务表”,做到服务的底数清、方向明,分轻重缓急去完成。同时,要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宣传,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想法,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去,依靠自力更生开创未来,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