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减贫精神”转化为振兴力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其中指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但事在人为,中国人民凭借顽强不屈的精神、精准滴灌的策略,创下了近1亿人减贫的奇迹,刷新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消除绝对贫困,没有好走的捷径,也没有轻松的路途,但在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面前,再大的困难也要战胜,再大的阻力也要破除,再多的坎坷也要经历,经历风吹雨淋之后必定能见胜利的彩虹。
减贫精神,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迎难不拒。中国的贫困是有历史根源的,从旧中国过渡到新中国的时间短,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必定会有落后者,脱贫攻坚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一个典型缩影。尤其是以悬崖村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致贫的因素多,脱贫的难度大,仅公路的修建投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全国人民都在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让贫困地区焕发了新颜。
减贫精神,在于深挖病根、对症下药的精准施策。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治贫也需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把病根找准,下足“绣花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察实情、找病根,为脱贫攻坚配“方子”,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既注重创造增收条件,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多管齐下调动贫困群众生产就业积极性,依靠双手开辟了增收致富路。
减贫精神,在于统一思想、共同发力的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团结互助的民族,无论是在国家危难,还是在人民安危面前,都会有无数人奋勇而出、扛起时代的重担。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时,党中央的科学领导固然重要,但全国人民的支持、东西部的协作、社会各界的参与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也需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集众人之力与智,必定能事半功倍。首页推荐
干部考核要提高“精准度” (2024-09-15)
让年轻干部摆脱“舒适圈” (2024-09-15)
挥好干事创业“指挥棒” (2024-09-15)
提升干部集中培训“活力度” (2024-09-15)
基层工作要有“明白账” (2024-09-15)
为年轻干部上好“第一课” (2024-09-15)
整治指尖形式官僚为基层减负 (2024-09-08)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