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模板化”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7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提出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是党中央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决定。经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变得“富起来”,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也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但是,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对环境的透支大,亟需通过走高质量发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毫无疑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走绿色发展之路。总体的方向已经明确,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不同,注定高质量发展不能“模板化”,搞成千城一面,必须因地制宜,走出自身的特色,筑牢比较优势,发展才可持续。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作为地方官员,要听取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在发展中多一些自身思考,多一些原创动作,坚持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学习借鉴过程中,要学思路,不要学套路,切忌机械盲目地照搬,跟着他人的步伐走,陷入恶性的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经济圈,共谋发展路,合作共享、互利共赢,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成就,书写新篇章。
为此,各地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又要紧贴时代脉搏,加强人才引育管用,鼓励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人人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审慎度势的态度,加强政府跟踪服务,多在地方的主攻方向、主打产业、主要优势方面做文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短期内完成。须保持定力,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将发展愿景变成实景。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