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收官要忙在“点子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最后决战决胜之时,更要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真正忙到“点子上”,发挥实打实的推动作用,助力全体人民实现脱贫目标。
在情感交流上忙,疏通思想“梗阻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面对脱贫攻坚“大获全胜”在即,帮扶政策能否持续保留、帮扶行动能否接续如初,反而令一些群众心神不定、思前想后,直接影响到主动性发挥,以及脱贫斗志和信心。要针对群众这些思想“梗阻”,做好纾忧解虑工作,加强中央政策解读、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广泛开展情感沟通,让群众把政策精神吃透,消除心中疑虑,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配合帮扶工作,越战越勇,唱好“主角”,全力改变生产生活面貌,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在查漏补缺上忙,补齐措施“薄弱点”。客观来讲,脱贫攻坚意在“补发展短板”,让贫困群众赶上全面小康“大部队”,缩小收入差距,达到共同致富目的。要坚定“补短思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贫困群众的身上,放在发展最落后的地方,放在帮扶最弱的环节,坚持什么地方弱就重点干,什么地方软就加力补。如今,距离最后脱贫“交卷”验收仅剩半年,要全面梳理盘点近几年帮扶情况,同时聚焦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收集群众有意见、不满意的地方,整理督查不过关的内容,以及成效预估不达标、不稳定的事项,剖析原因,找出“病根”,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彻底消除帮扶薄弱环节,提升脱贫质量。
在出谋划策上忙,找准致富“切入点”。脱贫致富道路千万条,关键要找对路。否则,一旦脱贫方向有误,脱贫路径走偏,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受挫失败。要把助民致富摆在首位,发挥扶贫干部知识多、见识广、资源多等优势,加强市场调研、产业分析和风险评估,尊重群众意愿,因人而异出谋划策,找出群众致富的“着力点”,谋划出前景可观的出路,让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就近上班、产业发展、创业经商等,顺利实现脱贫,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
村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广大扶贫干部要抢抓现有时机,果断地忙起来,全力围绕“群众脱贫”这个根本,瞄准“关键点”,确保个个突破,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