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清零”当成帮扶终点

更新时间:2020-06-15 21:01:16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046次 文字大小:

数字脱贫、算账脱贫、“注水”达标等扶贫工作领域的形式主义顽疾,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要防止出现为了完成脱贫指标急于“清零”、数据造假的现象。

行百里者半九十。眼看着,脱贫攻坚的“交卷”日子越来越近,广大尚未达标的深度贫困地区,就成了最后的攻坚“堡垒”,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的背景下,难免有干部产生畏难情绪,企图通过巧算收入、弄虚作假达到蒙混过关目的,侥幸以为“清零”就大功告成,从此后顾无忧。殊不知,脱贫只是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小目标”,之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扶上马,真正送上一程”。

要保持“清零”的工作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户、贫困村“清零”是基本前提,绝不能有任何变通打折。深度贫困地区的“穷”是有原因的,往往受制于自然环境、道路交通、思想观念、致富技能等多重因素影响,一时半会难以全面补齐。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要统筹兼顾,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在脱贫指标的填补多下功夫,加强群众生活生产动态监测,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帮一把、扶一下,确保群众的脱贫实绩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认可。

要有不止于“清零”的奋斗目标。群众暂时的脱贫,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即使迈进了小康社会,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如果说推动群众脱贫,是为了让他们追赶上“大部队”,那么,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不会再次返贫,则是更为重要的帮扶“后半篇文章”。

弄虚作假、巧算收入,即便能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但也经不起时间检验,更得不到群众认可,迟早都会曝光“露馅”。而且,一旦滋生了这种想法,平时帮扶就会不上心、不出力、不用劲,措施就会浮于表面,不能产生具体实效。这不仅会浪费当前的有利时机,也会透支干部形象,导致我们党对人民许下的承诺难以实现。

当前,帮扶行动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拿出“群众不脱贫,我不退出”的决心,下足功夫补短板、强弱项,既要努力实现贫困“清零”,也要多在打基础、立长远的发展上多努力。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调查研究向群众实践学习促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和党性原则,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着力..
    主动卸下改革创新“思想包袱”
    年轻干部要多在“事上磨”
    激励干部重点要“实招”
    拒腐防变要提防“第一次”
    让“下沉”成为干部工作习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