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概况(二)
水电站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水电站利用水源的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常规水电站:利用天然河流、湖泊等水源发电;
②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中负荷低谷时多余的电力,将低处下水库的水抽到高处上水库存蓄,待电网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尾水至下水库,从而满足电网调峰等电力负荷的需要;
③潮汐电站:利用海潮涨落所形成的潮汐能发电。
按照水电站对天然水流的利用方式和调节能力,可以分为两类:
①径流式水电站:没有水库或水库库容很小,对天然水量无调节能力或调节能力很小的水电站;
②蓄水式水电站:设有一定库容的水库,对天然水流具有不同调节能力的水电站。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还常采用以下分类方法:
①按水电站的开发方式,即按集中水头的手段和水电站的工程布置,可分为 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 和坝-引水混合式水电站 三种基本类型。这是工程建设中最通用的分类方法。
②按水电站利用水头的大小,可分为高水头、中水头和低水头水电站。世界上对水头的具体划分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国家将水头低于 15m作为低水头水电站,15~70m为中水头水电站,71~250m为高水头水电站,水头大于250m时为特高水头水电站。中国通常称水头大于70m为高水头水电站,低于30m为低水头水电站,30~70m为中水头水电站 这一分类标准与水电站主要建筑物的等级划分和水轮发电机组的分类适用范围,均较适应。
③按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水电站。各国一般把装机容量5000kW以下的水电站定为小水电站,5000~10万kW为中型水电站,10万~100万kW为大型水电站,超过100万kW的为巨型水电站。中国规定将水电站分为五等,其中:装机容量大于75万kW为一等〔大(1)型水电站〕,75万~25万kW为二等〔大(2)型水电站〕,25万~2.5万kW为三等〔中型水电站〕,2.5万~0.05万kw为四等〔小(1)型水电站〕,小于0.05万kW为五等〔小(2)型水电站〕;但统计上常将1.2万kW以下作为小水电站。
中国已建成葛洲坝、乌江渡、白山、龙羊峡和以礼河梯级等各类常规水电站,建成了潘家口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试验性的江厦潮汐电站 。
水土流失
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地质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损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典型的土壤侵蚀形式外,还包括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侵蚀形式水的损失一般是指植物截留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地径流损失。
在中国水土流失概念中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水的损失过程与土壤侵蚀过程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水的损失形式中如坡地径流损失,是引起土壤水蚀的主导因素,水冲土跑,水土损失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坡面径流以及其他水的损失形式都会引起土壤侵蚀。因此,有些增加土壤水分贮存量,抗旱保墒的水分控制措施不一定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中国不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与土壤侵蚀作用同样地对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水的保持与土壤保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水库
用坝 、堤、水闸、堰等工程,于山谷、河道或低洼地区形成的人工水域。它是用于径流调节以改变自然水资源分配过程的主要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水库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3000年。早期的水库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一般较小,近代水工建筑技术的发展,兴建了一批高坝,从而形成了一批巨大的水库。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库不多,规模较小,以后兴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水库,到1985年为止有83000多座。
类型根据水库的位置与形态,其类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山谷水库,系用拦河坝横断河谷,拦截天然河道径流,抬高水位而成,绝大部分水库属于这一类型;
②平原水库,系在平原地区的河道、湖泊、洼淀的出口处修建闸、坝,抬高水位形成,必要时还在库周圈筑围堤,如当地水源不足还可以从邻近的河流引水入库。
此外,在干旱地区的透水地层,建筑地下截水墙,截蓄地下水或潜流而形成地下水库。
径流
降水经过陆地各种因素作用以后能够流出的部分。径流流经坡地、河槽,最后流出流域。对形成径流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为降水、蒸发与下渗。
径流的分类 径流按水源划分为地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三种:
①地面径流:在地面产生并在地面流动的径流。其中在坡面上流动的称为坡面漫流,在河道中流动的称为河川径流。
②地下径流:水下渗到地下含水层以后通过地下水流动流入河川的径流。
③壤中流:在土壤中流动的径流,也称表层流。表层土常含腐植质,比较疏松,下层风化土则比较密实,更下层的基岩往往更为密实。下渗水分较容易通过上土层,较难通过下土层,因此就在这两个土层的界面上流动,形成壤中流。
水利枢纽
修建在同一河段或地点,共同完成以防治水灾 、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的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水利枢纽工程通常是水利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挡水建筑物(壅水)、泄水建筑物 、进水建筑物以及必要的水电站厂房、通航、过鱼、过木等专门性的水工建筑物组成。
水利枢纽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或供水)枢纽、水力发电枢纽和航运枢纽等。多数水利枢纽承担多项任务,称为综合性水利枢纽。影响水利枢纽功能的主要因素是选定合理的位置和最优的布置方案。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一般通过河流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 确定。具体位置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使各个水工建筑物都能布置在安全可靠的地基上,并能满足建筑物的尺度和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的必需条件。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一般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枢纽布置必须使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位置上各得其所,在运用中相互协调,充分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个水工建筑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水流条件良好,上下游的水流和冲淤变化不影响或少影响枢纽的正常运行,总之技术上要安全可靠;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力求建筑物布置紧凑,一个建筑物能发挥多种作用,减少工程量和工程占地,以减小投资;同时要充分考虑管理运行的要求和施工便利,工期短。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系统工程的分析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确定。
水利枢纽常按其规模、 效益和对经济、 社会影响的大小进行分等,并将枢纽中的建筑物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级。对级别高的建筑物,在抗洪能力、强度和稳定性、建筑材料、运行的可靠性等方面都要求高一些,反之就要求低一些,以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圩垸
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圩堤上的涵闸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自流灌排有困难,则辅以提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