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坚持“三多三少”
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常态化、高质量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本刊约请天津、甘肃、云南三省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推动工作发展。(5月16日中纪委网站)
俗话说得好:“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坚持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还是干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的必行之路。但是,开展调查研究,也需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总是走他人之路,走“经典路线”,只看成绩,不系统了解问题,就会产生片面认识,不能做出科学评价,更难以提出正确的意见建议。为此,在调查研究实际过程中,应坚持“三多三少”。
多调研问题,少看亮点。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下乡,都是奔着“亮点特色”而去,表面上是学习提升,实际上是回避问题。要提升个人能力,要提出有效建议,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尽量到问题突出的地方去,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而不是单纯地把特色亮点再唏嘘一番,反复总结提炼一次。
多咨询群众,少问干部。不可否认,干部所了解的情况,要比基层群众全面系统,但干部的立足点、出发点不同,看问题也会片面,甚至为故意隐瞒问题、粉饰问题。下乡调研,就要走到群众中去,进农家小院听实情,坚持眼睛向下,真正沉下去、钻进去,多听听群众的心声,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愿望、有什么不满、有什么建议,并结合干部的介绍,作出最系统全面客观的总结。
多反思不足,少谈成绩。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出好建议。为此,在调研之后,更要下功夫进行反思,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最根本的问题,再对症下药,提出最精准有效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一些面上的问题、反复发着的顽固性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情况,多学习其他地方的解决办法,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让调查研究发挥作用,而不是“到此一游”,浪费时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