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项目化整为零”岂是敛财漏洞

更新时间:2019-05-19 20:44:37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034次 文字大小:

“我原以为,将项目化整为零,既可规避招投标麻烦,又可为亲友谋利益,还能让自己捞点‘油水’,没想到却把自己‘捞’进去了。”提及被处分一事,四川武胜县农业局原局长懊悔不已。

   据了解,该局长在2017年春节前,相继将多个农业园区项目逐一拆分,使各子项目合同金额小于招标规模,从而分别与亲友等人签订合同,指定其为施工方,自己从中收受好处,达到敛财目的。该局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制度层面原本没有“漏洞”,但他却能利用手中职权,凭借对政策的精通,人为设置“偏门”,给个人贪腐提供可乘之机,这样的“靠山吃山”行为,着实令人讨厌。

   事实上,随着全面从严治时代的到来,在查处各类贪腐干部痛定思痛后,许多管理制度陆续打上了“补丁”,不再是“牛栏关猫”。可百密总有一疏,再好的制度也需要落实生效,尤其是一些熟悉业务的干部,很容易找到操作环节的“软肋”,稍加利用就能给自己创造发财机会,而且这些行为相对隐蔽,不容易被外人发现,增强了违纪侥幸。

把一个大项目“化整为零”,就可以光明正在避开公开招标环节,项目给谁做,权力完全掌握在了局长手里。类似敛财的手法虽算不得高超,也无多少技术含量,但每个单位的职责有分工,属于农业局的事情,恐怕其他职能部门也无暇过问,懒得多管闲事,此类违纪就容易成为无人监督的“真空地带”。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违了规、破了纪,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成为纪检监察部门的倒查问责线索。项目化整为零之人难逃法网,相信其他利用职务之便的谋利行为,也迟早会露出“马脚”,不可避免被绳之以法。不管违纪的伎俩有多高明,披着怎样的“隐身衣”,往往都只是在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看起来安全“保险”,实则如“皇帝的新衣”。

廉洁是为官从政的底线,也是带电“高压线”,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去触碰,都难免会导电受伤,令自己得不偿失。不存侥幸,不搞花样,将廉洁要义坚持到底,才是为官从政的基本之道,不可改变。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