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清明祭祀”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

更新时间:2019-04-04 09:24:23 来源:水缘网 作者:李胜 浏览1144次 文字大小:

 清明前后,是传统上上坟祭祖的时段。为让绿色祭扫成为一股文明祭扫清风,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有的组织开展集中共祭,有的在墓园入口处开展纸钱换鲜花活动,有的倡导开展网上追悼、时空信箱投寄。

一年一度清明时,祭扫先人寄哀思,充分表达了国人感恩思源的优秀文化传承。点烛,敬香,上祭品,焚纸钱,是传统意义上子孙对先辈践行孝道的一种表达形式。甚至有纸钱烧得越多,子女便是越孝顺的观念,而在这些竞相攀比中,纸钱烧完后,灰烬随风飘散,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既然是一种祭奠方式,并不是得一成不变,历史发展证明变化演进是必然的。因此,倡导不点香烧纸、不燃放鞭炮、不乱扔垃圾,用敬献鲜花代替焚烧纸钱,用家庭网上祭扫替代墓园祭奠,还是有发展和认知基础的。再者现在市民文明意识提高很快,他们并不是抱陈守旧不愿纳新,而是碍于世俗观念束缚,谁都不想做这个“出头的椽子”。

对先人的纪念方式是一种区域性的约定俗成。改变传统,地方上有影响的党员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名达的认同和垂范,引导意义非同一般。所以,不妨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动员党员干部,延请乡贤名达在关键节点勇敢地走出第一步,用他们的身体力行为乡民的变革热情清除障碍,遮风挡雨。

虽然制度规章不应该僭越人本,要遵守一定习俗,但不等于就是固守,可以巧妙引导以吐故纳新。像青岛、南通等地那样,在推行墓园“禁烧”的基础上,举行随到随报名的方式开展集体共祭、在墓园门口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完全可以既推进了文明祭扫,又满足了人们的纪念表达需求。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促进见贤思齐,鼓励更多群众主动加入“文明祭扫雁阵”,让文明习俗主旋律越唱越响深入人心。给予直接可视的物质层面的奖励,也是一种夯实。可以结合清明踏青、游园习俗,给文明祭扫家庭赠送地方所属景区的门票或给予一定程度的打折。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