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基层减负不能只喊口号

更新时间:2019-03-18 09:39:36 来源:水利部网站 作者:孟春 浏览1560次 文字大小: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3月12日《人民日报》)

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是许多不正之风的“药引子”,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克服和反对形式主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形式主义不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在基层落地,党群、干群关系就难以在基层水乳交融,党风正民风淳的良好局面就难以在基层开创。

形式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表现形式在全党长期的反对中,也在不断地“升级”、“变异”,演化得“丰富多彩”,比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太多太滥、文山会海重新回潮、痕迹主义代替工作实务等等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软功夫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或只讲形式,不重内容;或只求过程,不管结果;或只看表面,不顾实质;或弄虚作假,虚张声势等等,其目的都是哗众取宠、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给基层干部添负、添堵。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基层组织遍布在各个地方、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处于工作的第一线,是最接近群众,最能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形象的政体,是党与基层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如果基层干部整日陷入诸如“领导开口就要有记录,开会就要出纪要,调研就要发微信,下乡就要写心得,帮扶就要拍影像,检查就要设台账,考核就要建档案”等一些“大批量”的无谓事务中,分身乏术、疲于奔命、不堪重负,“米刚下锅就催熟,树刚种下就结果”,加班加点堆材料、凑数据、造“盆景”,泡在“身不由己”的泥坑里应对形式主义,基层组织的力量如何显现?干部的“率先”作用如何发挥?党与基层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搭建?

减负就是减压,整治就是疏通。《通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回应广大基层干部的关切,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鲜明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当务之急,是抓好贯彻落实。

基层减负必须要有“硬度”,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拿出最硬的态度、最硬的要求、最硬的作风、最硬的举措,确保《通知》精神实打实地落地有声。要盯死形式主义隐形变异问题,聚焦顽症痼疾,加强监督管理,出重拳下猛药,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掐断形式主义“死灰复燃”的引线,清除形式主义“变身”“隐身”滋生蔓延的土壤,不能虎头蛇尾,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演变成新的形式主义。

只有让基层干部真正减负了,减堵了,轻装上阵了,才能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在属于自己的发力点上建功立业,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办好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事,在奋力奔跑中,打通影响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最后一公里”,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生动的实践,把美好的目标变为生动的现实。(文/孟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