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打破“只挑熟人收钱”贪腐小心思

更新时间:2019-02-20 20:55:42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163次 文字大小: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德友的部分涉案情况曝光,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张德友“只挑熟人收钱”,比如帮助同学所在的企业得到业务从而收受巨额“提成款”作为回报。(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随着查处力度的加大,被起底曝光的贪腐行为,可谓是五花八门,让人开了眼界。有的被查时悄悄退赃,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只挑熟人收钱,不熟悉的人不收,企图彼此守住“小秘密”;还有的充满“劫富济贫”思想,只收有钱人的。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在收钱时为自己“立规矩”“设限制”,背后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可能让最少的人知情,减小自己被查处风险,确保自己能平安贪腐。

但事实充分证明,无论贪腐分子的行为有多隐蔽,手段有多高超,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久而久之“纸包不住火”,迟早必被查处问责。回想过来,当初的侥幸心理是多么可笑,贪腐就是贪腐,岂有完全遮丑不被曝光的法子!

诚然,在有的领导干部看来,“替人办事,收人钱财”,如果不收一点,自己就“吃亏”了,但如果光明正大收钱,又在从严治党的环境下行不通,躲着外人,避开监管,便成了他们反复思考、小心谨慎的问题。为此,才会将收钱的范围缩得无限小,只收几个熟人的,只要彼此都保密,外人很难知道内情。

殊不知,这种微型的“圈子式腐败”,表面上看起来固基金汤,实际上却脆弱得很。一旦彼此的利益不能达成共识,就非常容易“翻船”。事实上,许多官商勾结腐败,不都是从商人“失信”举报开始的吗?

在遵纪守法面前,莫存侥幸心思;在贪腐面前,莫有非份之想。只要一伸手,就难以全身而退,只会越陷越深,最终无力自拔,坐等纪检监察干部查处。或许,贪腐能令干部一时捞到不少好处,可到问责缴赃之时,一切都是徒劳,功不抵过,得不偿失!这种“成本账”,广大党员干部要算得清。

   为官从政,清正廉洁才是平安路,克制内心发财的冲动,压制对金钱的欲望,是日常工作的“必修课”,切莫荒废毁自身!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