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开对“药方”才能治“穷根”

更新时间:2019-02-20 20:55:03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021次 文字大小:

到二〇二〇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一个人生病感冒了,在普通的诊所,医生只会凭着感觉,开出一些治病之药,有没有效果无法确定。可是,在医院看病,医生则要求病人先查血,首先判断感冒属于病毒性、细菌性,或是其它问题,再对症下药,两三味药就能彻底治愈。思路上的鲜明反差,对脱贫攻坚也是一种启示。

   其实,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何尝不是一次“治感冒”的过程,贫困群众如同感冒之人,扶贫干部则为治病的医生,入户调查就是查病情,制定发展计划就是开“药方”,该怎么治病开药方,绝不能凭着感觉用药,不能对准病根,就难以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开对了“药方”,才能治好“穷根”。

脱贫攻坚行动开展几年来,有的地方迅速发展起了产业,贫困群众从中得到了收益,实现了脱贫目标,可有的地方脱贫效果却不明显,诚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脱贫的“药方”开得不准,却是根源所在。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还是像之前浅度贫困地区帮扶一样,用老办法,帮助群众搞点零星的种养殖,显然不会凑效。毕竟,没有治百病的“药方”,也没有万能模式打通所有贫困群众的致富梗阻。

一个村有一个村的特殊情况,一个家庭也有不同的致贫原因,因人而异、因村施策,对每个村、每个人分别开出治贫“药方”,才是拔掉“穷根”的关键和前提。否则,即便在“一刀切”方面下不少功夫,花不少力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恐怕也是做无用功,不会有多少效果。

目前,尚未脱贫的地方,应该沉下心来反思,对识贫情况来一次复查梳理,看看病根找得准不准,药方开得对不对,是否扶到了“根子上”。确保“药方”无误后,再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一步步拔起“穷根”,让群众脱贫后不再返贫。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