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最真痕迹管理其实是在百姓心里

更新时间:2019-02-17 11:27:08 来源:水利部网站 作者:孟春 浏览1193次 文字大小:

 当前,在基层一些地方,存在着处处留痕、事事留痕等“过度留痕”问题,受到群众诟病。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依赖”俨然成为形式主义新的变种。

痕迹管理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指的是在各种管理过程中,从时间和内容方面,不留间隙、空白或死角进行缜密的工作记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复原已经发生了的生产经营活动。

近年来,痕迹管理也在党政机关被广泛应用,其本意是突出工作落到实处、责任细化到人,对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十分有益,也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但是,如果过于倚重痕迹,以痕迹来判断工作是否落实、责任是否到位,往往会导致新的形式主义冒头,演变成“痕迹依赖”。

这种“痕迹依赖”在很多工作领域都有所体现,比如,在扶贫工作中,有些地方要求结对帮扶入户每入一次就与贫困群众拍照留影,各种扶贫工作台账、记录、表格更是数不胜数;再比如,现下一些基层干部所吐槽的为了应对督导检查补痕迹、造痕迹。凡此种种,都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使得工作作风漂浮,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于发展是有害的。

痕迹管理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若成为“痕迹依赖”则值得警惕。最大限度实现痕迹管理的作用,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工作全貌,避免以偏概全、全凭痕迹说话,要分出责任层次,分解工作任务,针对各级、各部门有针对性考核;另一方面要增强基层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适度放权,给基层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精力,避免疲于应对留痕带来的虚耗,把该留的痕迹留好,把该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到位。

真正的工作痕迹,应该是留在百姓心中,最大的工作成绩应该是百姓满意。把痕迹留在百姓心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戒形式主义,踏踏实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当前,在基层一些地方,存在着处处留痕、事事留痕等“过度留痕”问题,受到群众诟病。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依赖”俨然成为形式主义新的变种。痕迹管理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指的是在各种管理过程中,从时间和内容方面,不留间隙、空白或死角进行缜密的工作记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复原已经发生了的生产经营活动。

近年来,痕迹管理也在党政机关被广泛应用,其本意是突出工作落到实处、责任细化到人,对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十分有益,也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但是,如果过于倚重痕迹,以痕迹来判断工作是否落实、责任是否到位,往往会导致新的形式主义冒头,演变成“痕迹依赖”。

这种“痕迹依赖”在很多工作领域都有所体现,比如,在扶贫工作中,有些地方要求结对帮扶入户每入一次就与贫困群众拍照留影,各种扶贫工作台账、记录、表格更是数不胜数;再比如,现下一些基层干部所吐槽的为了应对督导检查补痕迹、造痕迹。凡此种种,都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使得工作作风漂浮,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于发展是有害的。

真正的工作痕迹,应该是留在百姓心中,最大的工作成绩应该是百姓满意。把痕迹留在百姓心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戒形式主义,踏踏实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文/孟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