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直说”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在甘肃省两当县站儿巷镇大山村扶贫领域“民事直说”会上,大伙儿热火朝天地讨论扶贫领域的政策和事务。“我家的房屋维修补助款啥时候能批下来?我家房子的墙壁裂开了缝,需要维修。”对于大山村村民曹某提出的问题,站儿巷镇负责人答复:“你家的房屋维修补助款已经批下来了,镇上正在组织备料,过两天就能动工了。”
其实,站儿巷镇召开的“民事直说”会类似于村民大会,同时也是“电视问政”的另一种版本,“说、议、办、督、评”五大环节,让村民监督干部,形成倒逼压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确保群众身边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不难看出,“民事直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大家集中在一起,对干部进行问政,谁家有问题,都可以向干部问结果、要答复,使干部无法回避问题,必须给出一个群众满意的答复。此举有利于打破“私下问政不敢”“村民问政太软”的尴尬,避免了个别村民有事“怕”找干部的现象。
众所周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再加上社会矛盾处于凸显期,还有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等一系列啃“硬骨头”工作,总会遇到许多群众的不满、阻力。之前,有的村干部学会了乖巧做事,嘴上讲一套,行动换一套,遇到矛盾“和稀泥”,看到纠纷绕道走,能推则推,能不管就不管,始终不能尽心尽力履职负责。
如今,在“民事直说”会上,众多村民不仅可以向干部提出疑问,询问工作推进情况,以确保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可以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直接影响干部的考核结果,令干部必须正视问题,并全力解决到位。对广大村民来讲,无疑是最令人信服的。
其实,群众身边的小事居多,直接影响到大家的获得感。同时,干部的能力也有限,脑筋也有不够用的时候,借助“民事直说”,把有关问题讲给村民听,也有利于在大家商讨之下,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既能得到公信,也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如今,服务于民不能全靠干部“包办”,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决策,已成为提升服务质量必不可少的内容。及时转变思维,借助群众力量,服务好群众已是大势所趋,力当践行好。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