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作风不能搞“文字过关”
日前,云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纪委监委对十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发现上轮巡视整改不到位的8家单位党委(党组)、纪委(派驻纪检组)主要负责人以及巡视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突出的2家单位党委(党组)、纪委(派驻纪检组)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 决不允许走形式走过场,搞文字整改、数字整改。
人非圣贤,思想作风出现“瑕疵”,发生了“病变”,乃人之常情,只要能下定决心,全部纠正到位,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各级巡查机构开展作风巡查,就是为了帮助有关单位,克服自查自纠“当局者迷”的先天不足,客观准确地梳理出问题清单,确保能被查单位能如数整改到位,达到防微杜渐、治病救人的目的,保护好广大干部免受不良作风“侵蚀”。
然而,巡查组的一片良苦用心,有的领导干部却理解不透,反而以为是在“故意挑刺”,即便没有问题也要找些不足,便于巡查人员回去复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情绪上反感抵触,整改过程就必然流于形式,难有实际收获。但为了把问题销账,就在整改材料上下功夫,杜撰一份“成效显著”报告,向上“交差”搞“文字过关”。
这种“文字过关”现象,其实就是假整改、不作为表现。有的干部自诩深谙不良作风的特别之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需通过干部言行表现出来,同时具有偶发性,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随时都能抓住“现场”,也助长了被查单位的应付侥幸。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是问题总会有“露馅”的一天,2家作风问题整改不到位单位被云南省委巡视组约谈,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文字材料过了关,未必就能高枕不忧。
作风问题无小事,任何一点漏洞和缺陷,都有可能发展为“毁堤之穴”,在巡查人员的帮助下,及时为思想作风打“补丁”、补“短板”、强弱项,才能强身健体,远离作风“病害”侵扰,切实保护好自己。讳病忌医、怕伤面子,或是轻视问题,不愿小题大做,只会令问题越积越多、越长越大,造成更大的隐患和伤害。
纠正不良作风虽难,却考验干部的决心和勇气,只要提高认识不逃避,结合问题清单,融入工作日常,真刀真枪实改到底,不怕红脸、不惧出汗,就一定能见到成效。同时,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先拿自身问题开刀,形成积极带动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再顽固的作风问题,也经不起人人“刀刃向内”的袪除决心。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