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惠民资金被“转折式”啃食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最后一公里”上的“玻璃门”“绊脚石”“拦路虎”“啃食者”大大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的重拳出击之下,群众身边的一些腐败和作风问题出现变异,贪腐方式“升级化”“隐蔽化”,呈现出一些新表现。
不可否认,近些年监督执纪的效果明显,明目张胆捞公款的行为减少了,几乎再难觅踪迹,但变着法子,搞形式创新的啃食行为,却在暗地里继续为非作歹,成为伸向农村惠民资金的“黑手”。而且,在表面上很难他们的“异样”,查处起来比以前要困难得多。
据悉,有的地方下发了产业扶贫资金,村干部提前注册一个“空壳”专合社,找几个抗瀣一气的老百姓充数,但光明正大地将大部分资金转移到自己门下,私人进行经营,亏了算集体的,赚了是自己的,而真正需要资金的贫困户,反而在嗷嗷待哺。在表面上看,这种“转折式”啃食行为,毫无破绽可言,在制度程序上完全能做到无懈可击,对于流于形式的监管,自然发现不出问题。
这种“转折式”啃食行为有三大特点:一是村干部往往不直接参与,只是背后的“操盘手”“实控者”,隐蔽得很深;二是具有一个套取补贴的“壳”,不同于在账目上做文章骗取,在政策制度上走得通;三是以“团伙式”腐败居多,通常会拉几个村民入伙,增强反监督能力,普通情况下看不出问题来。
毫无疑问,尽管目前拨给贫困地区的资金种类多、总量大,但对于一些深度贫困群众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一旦被村干部吃了“大头”,贫困群众得到的利益就更少,势力影响到脱贫的进度。而且,惠民资金肥了干部,亏了村民,也会严重透支政府公信,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严防惠民资金被“转折式”啃食,关键要在资金问效方面下功夫。上级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不仅要搞清楚下发的资金是否用完,是否被村干部截留,更要将资金如何使用、产生了什么效果、群众对此满意度等情况搞得明明白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及时补漏,不让啃食行为有可乘之机。首页推荐
【观点】遵规守纪锐意进取安心办事 (2024-07-23)
改革发展成效人民说了算 (2024-07-14)
以铁纪护航强国建设复兴伟业 (2024-05-25)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幽默小短文.. (2024-05-05)
新时代干部重在严守政治规矩 (2024-04-28)
强党性服务于民整治形式官僚 (2024-04-23)
夜 (2024-04-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