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对扶贫“吃拿卡要”的干部应当即“诛之”

更新时间:2018-10-13 10:10:29 来源:水缘网 作者:三关石 浏览1253次 文字大小:

  据《南宁晚报》报道,日前,南宁市纪委通报查处了3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这3起典型案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吃拿卡要”,动贫困群众的“奶酪”。(来源:《南宁日报》)

显然,报道后给人很是扎眼,相信很多人会愤怒和欣慰兼而有之。愤怒的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竟然还有人胆大妄为,将贪腐之手伸向扶贫领域,成为影响脱贫攻坚大局、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蛀虫”和“硕鼠”。欣慰的是,相关人员逐一被查处追责,脱贫攻坚路上的“毒瘤”得以及时摘除,同时对妄图动歪脑筋的人形成了警示和威慑。

对扶贫领域腐败要“虽小必诛”,这是没有条件可讲,也不能留回旋余地的。因为这些问题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的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果不能坚持重拳出击,如果不能果断进行查处,那就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也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大局。南宁市纪委通报查处3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正是向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大胆亮剑,这是大快人心、顺应民心之举。

不过,对腐败分子重拳出击只是治标之策,让腐败分子不敢伸手、不能伸手、无处藏身,才是更有效的治本之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探索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制度之剑彻底斩杀“吃拿卡要”,彻底根除腐败“毒瘤”。一些领导干部“敢伸手”,一些腐败分子有可乘之机,与用钱用权还不够公开透明有很大的关系。用于扶贫领域的资金有多少,每一分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干部的权力有没有滥用,这些问题都拿到阳光底下,雁过拔毛、以权谋私就不会轻易得逞。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贪赃枉法行为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但不少群众或是碍于乡里乡亲的面子,或是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往往会选择闭口不言。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作为,多种平台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坚决保护举报人隐私,及时排查和发现问题线索。如果是同级办案,即便是秉公办理,可能也会被质疑有“人情案”的嫌疑,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一些证人也就会有担心和顾忌。对于重大线索、典型案件如果能提级办理,保证公平公正,既有利于案件的办理,也能够形成治理的强势。建立并持续推行一系列制度,抓住关键,治在根上,扼住扶贫领域腐败的“咽喉”,“吃拿卡要”被斩杀,违法乱纪被荡平,治理就会结出硕果。

总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干部绝不能在扶贫资金上伸手。否则,受伤的是自己。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如此,根治其他领域腐败问题也是同理。(/三关石)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