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让“奇葩证明”无法暗中作乱

更新时间:2018-09-09 21:13:44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210次 文字大小:

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5日介绍,当群众到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办事遇到“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中国法律服务网“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栏目,然后进行投诉和举报。(9月5日中国新闻网)

谈及“奇葩证明”,无不让办事群众咬牙切齿。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是我”等荒唐的要求,却时常窜出来作乱,成为无形的“壁垒”,让办事群众叫苦不堪,没有办法解决。在经历几起大清理之后,“奇葩证明”存量已经明显减少,对群众办事的阻碍也大大降低。

但现实生活中,“奇葩证明”或逐渐式微,但也不难见到身影,只不过更加隐蔽,在一定的小范围内违非作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为因素所致。有的部门缺乏担当,总想把自己的办理风险降到最低,于是,有的便采取转嫁群众的做法,要求开据并无依据的证明,即便出了问题,也该由群众来“背锅”。

“奇葩证明”满天飞,本质上是相互推责的混乱现象。作为基层社区,往往也是间接的受害者。要求提供的证明,绝大多数需要社区提供,不管是出于服务群众,来是替民排忧,社区都不得不接下这“烫手山芋”,久而久之,也成为一种负担。

细细想来,“奇葩证明”难以消失,也与举报处理渠道不畅通有关。即便群众遇到证明要求,明知道是无理之举,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之任之。在中国法律服务网,设置“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栏目,便于收集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各式“奇葩证明”,然后一一进行甄别和处理,也算是一种正规系统的解决途径。

遇到奇葩证明不要怕,只要能及时举报,就能使其寿终正寝。一旦形成了常态,并达成了共识,就能让“奇葩证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打破了通过要求证明替自己避责的心理,“奇葩证明”也就失去了滋生土壤,自然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当然,相关部门也应通过打通“信息孤岛”,加强部门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减少证明的“内需”,达到治本之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