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岂能成为监管“真空”?
查处公款吃喝917起,处理1378人……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2018年6月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暴露出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公款吃喝行为,反映出少数地方和单位还没有真正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8月1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可以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比贪污腐败还可恶。贪污腐败总有个别不义之财被冲入国库,但公款吃喝或公款旅游有进无出,那就只能公家自己吃个哑巴亏,算是买一个教训。但细细想来,公款取之于民,所以说,监管部门是在用百姓的钱买自己的教训,百姓反倒无处说理去了。
虽然,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福利等公款揩油事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源于公款监管或者说权力监管上的短板。这个原因人尽皆知,但监管部门并没有真正“吃一堑长一智”依然不断重复着这个错误,这个现象才更值得深思。为什么公款监管严格起来很难?
其实,对于公款的管理,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监管程序,从申请公款使用到公款报销再至上级财政部门审计,环环相扣,即使称不上毫无破绽,但至少对于大部分公款揩油行为还是能及时制止。但在执行上,却漏洞百出。要么公款监管沦为虚设,人为减少了财政审批环节,或者仅仅靠手续定是非,完全不管吃得是否合理,花得是否合理。要么真假不分,对于大吃大喝变种为公款接待或者办公用品入账等行为毫无鉴别能力。
此外,制度跟不上变化也是公款监管的又一硬伤。为了能从公款上揩点油,干部绞尽脑汁,用尽智慧,以致公款吃喝等问题不断以新的形式体现在公款报销凭证上,这次管住了公款“分身”,下次又出现吃喝新“变种”,又成功的通过了层层监管之网。公款监管,若仅是将老鼠养肥了再来惩处,那就不关监管什么事了,后续工作自有纪检法来办。
所谓监管,强调的还是事前,若总是事后才发现有监管短板,过后依然不闻不问,这样自然得不来真的监管。监管部门要有危机意识,莫以为正常程序里就没有问题,莫以为财政审计只是走走过场,仅看账面是否做得“完美”,而不去深究常规之下暗藏的“神奇”。
公款监管,责任重于泰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监管短板,监管人员要多留留心,多下下功夫,保证公款监管的执行力,做到警钟长鸣,让干部不敢在公款上动歪脑筋。( (文/涪江民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