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去“官腔”当成一种共识

更新时间:2018-08-08 10:26:06 来源: 作者:祥子 浏览1230次 文字大小:

如果说语言是思想的现实,那么人的辞令、语气、口吻等,大多会反映其内心活动。比如“打官腔”,通常就是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恶习联系在一起。换言之,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如何,往往能透过一种叫做“腔调”的东西折射出来。(8月6日中纪委网站)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无论干部的职务有多高,落脚点都是服务于民,属于“人民的公仆”。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干部处处以官员自居,说话打“官腔”,做事摆“官威”,始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接地气,也近不了群众,属于悬浮半空之人。

“官腔”除了带着命令安排性调门之外,更在于讲空话、套话、大话。表面上看起来,讲得头头是道,但认真分析,却不难发现,其中并没有几句有用的话,全是些“套路”,完全与具体工作联系不起来的“万能语言”。尤其是在工作的指导上,如果总是打“官腔”,提出的意见就可能毫无意义,无法进行实践操作,造成工作举步维坚。

如果对打“官腔”行为不闻不理,任由这股歪风泛滥,也会助长工作走虚。使一些干部热衷于研究“模式性语言”“万能办法”,偏偏忽略了研究具体工作,对事务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上。打“官腔”就成了一种圆滑世故、拿腔作调的外在表现,实际上中外强中干所致。如果领导干部真正熟悉工作,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讲出的话必然能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必然具有操作性,能起到作用。

由于打“官腔”只是语言艺术上的问题,也并不直接违纪违法,因而纠正之法主要还得靠氛围的营造、个人的自律。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如果不熟悉工作,宁可不讲话,也不要作出套路性指示,为人处事低调三分,实在一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要有主动担当、履职尽责的自觉,不能总是依靠“空无一物”的官腔来应对日常工作,毕竟,该承担的责任免不了,该干的事情要动手,不做出明确的建议,就是不担当的表现。只有当打“官腔”处处受鄙视,这股风才会逐渐扭转。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