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多处错误暴露层层“马虎病”
8月1日消息,案件号错了、住址错了、罪名错了、判决日期错了、公章错了,河南周口西华的郭先生发现该县看守所给他开具的刑满释放证明书上有5处错误。(8月1日,澎湃新闻)
无独有偶,早在2016年,程先生和郑州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打官司,案件审理结束后,他收到了法院寄过来的判决书,打开后发现判决书上至少出现了4处错误,连被上诉人的名字都弄错了。就在今年3月,南充市高坪区法院的一份判决,被网友罗列了数十处笔误,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如此多错误,让当事人怎么想,让群众怎么信其公信力?
从相关部门的回应可以看出,判决书记出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套用其他法院的模板时,修改不完全;二是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人为造成了种种错误,再加上审核把关层层犯了“马虎病”,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法院的判决书代表着法律的公信,也反映了判决的权威,工作人员如此儿戏应付,难免不让人怀疑判决的过程是否也如此儿戏?一份判决书出错,最受伤的还是法院的公信,绝非小事一件,不可小觑。
窥斑见豹,足以让人想到涉事法院的工作作风问题。套用模板连单位都未改掉的事实,显然不是工作人员的文字水平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敷衍应付,只管速度、不管质量的失责行为。同时,一系列审核环节,完全形同虚设,领导只管签字,不细看内容,有的甚至连标题都没看,就匆匆签上“已核”。层层把关事实上成了“层层失责”,岂能不出事?
态度决定效果。工作上漫不经心,不认真负责,与法院彰显公平与正义,显然是格格不入。要治理公文出错并不难,关键要对症下药,切莫就事论事,单纯围着工作人员“打板子”。工作敷衍是一种作风,甚至是一个单位的习惯性风气,只有系统治理,方能治根救本。
成事不离其根本,关键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主要领导对单位文稿负总责,一旦出事,板子应打在主要领导身上,而不是工作人员。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倒逼效应。否则,出事后就拿工作人员当“挡箭牌”,谁还会真正把文风当回事?首页推荐
【观点】遵规守纪锐意进取安心办事 (2024-07-23)
改革发展成效人民说了算 (2024-07-14)
以铁纪护航强国建设复兴伟业 (2024-05-25)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幽默小短文.. (2024-05-05)
新时代干部重在严守政治规矩 (2024-04-28)
强党性服务于民整治形式官僚 (2024-04-23)
夜 (2024-04-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