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敲门”才能打通扶贫最后一米
2013年,一个康巴汉子从乡镇来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任职,带领1000余名傈僳群众走上了改变命运的致富路。他就是同乐村党总支书记和政国。(7月3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身处大山之中的同乐村,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非常来之不易,与这位“敲门书记”的到来,有紧密的联系。其实,由于地处偏僻,同乐村在深山之中,村民发家致富信心不足、动力不足,一些男劳动力白天也喝得醉醺醺的,但和政国到了当地任书记,挨家挨户去敲门,终于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一个村要发展起来,与村民的勤劳奋进是分不开的,但能够遇到一名好书记,就显得更为重要。相比之下,有的扶贫干部“很少入户”,连群众实情都摸不准,完全在表面上下功夫,徒劳而无功。但和政国对村情的了解,比一般的村民的都熟悉。村里谁家的药材地在哪、种了什么品种、种了多少亩,他比村民还熟悉。这样的干部,怎能不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要成为一名好书记,绝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也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要与村民拉近距离,打听村民在想什么,带动要志致富,一点一滴都需要做思想工作,一样一样去敲门拉家常、讲道理、传经验。而和政国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爱敲门、多敲门、善于敲门。
当前正是扶贫工作最困难、最重要的阶段,帮扶过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动不动就把村民召集起来训话,动不动就给村民做主,动不动就任性“罢工”。联系好群众,才能服务好群众,如果彼此不能熟悉,不能正确沟通、相互理解,干部的话,村民能听吗?如果干部不带头示范,只是当“指挥”,村民信得过吗?很多现实问题的背后,与村干部经验缺乏、带动不足有莫大关系。
下到农村,就要沉下身上,就要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主动敲村民的门,送政策、送办法、送出路,主动涉深水,先铺路子再带着村民干,打消发展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调动起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克服发展的种种困难,打通致富的“梗阻”。首页推荐
【观点】遵规守纪锐意进取安心办事 (2024-07-23)
改革发展成效人民说了算 (2024-07-14)
以铁纪护航强国建设复兴伟业 (2024-05-25)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幽默小短文.. (2024-05-05)
新时代干部重在严守政治规矩 (2024-04-28)
强党性服务于民整治形式官僚 (2024-04-23)
夜 (2024-04-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