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打白条”实乃权力“吃麻嘴”
“我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违规宴请大吃大喝,最终把自己吃‘垮’了……”谈起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宁夏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以下简称农发办)、移民办、扶贫办原主任杨宁痛哭流涕。(7月10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公款吃喝”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大痼疾,可谓花样百出,难以根除。自改革以来禁止公款吃喝的文件比比皆是,但看上去硬邦邦的禁止性条款,到了饭桌上都是“软着陆”,禁止归禁止,吃喝归吃喝。
其实,在一些地方,公务人员公款消费“打白条”似乎已经成为潜规则,他们习以为常地消费完后签字“赊账”,但是无论“惯例”如何,欠债还钱实乃天经地义。然而近年来,个别单位欠钱不还成“官赖”、“寅吃卯粮”霸王消费等事件却屡禁不止,“打白条”早已成为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栖息地”之一。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提到了“打白条者既包括村领导,也包括镇领导,甚至还有市里一些部门的人员”,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为了工作才吃了饭,应当由“公家”出钱,自掏腰包有点不情愿”。不得不说,这些“打白条”行为和理所应当的想法确实做得过分、错的离谱,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深究其原因,公款吃喝之所以不差钱,并且总是有人屡屡触碰高压线,甚至不以为耻,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权力“打白条”的惯性。
因此,对于这种屡禁不止的政府官员大肆吃喝,甚至不认为自己有错的想法,必须要“对症下药”,彻底整治这股公款吃喝之风。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权力监管制度,防止权力“打白条”的寻租现象有生存之地,同时,要加大问责惩处力度,让这些顶风作案的官员尝到恶果,不敢也不能打白条。另一方面,还是要以中央整顿作风为契机不断进行作风建设,提高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好好“治治病、洗洗澡”,切实将如何利用公款吃吃喝喝的精力放到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中来,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文/涪江民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