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给“变味”走访慰问拉闸限电

更新时间:2018-06-24 09:40:54 来源:水缘网 作者:孟春 浏览1051次 文字大小:

 端午临近,又到扶贫慰问季。给精准扶贫户送去慰问金、慰问品,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们过个暖心好节,原是一件民生实事,也是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事。然而一旦沦为一种任务,就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泥潭,令慰问“变味”让工作被动。(荆楚网,6月19日)

众所周知,每逢法定节日,不少机关单位都陆续开展各类走访慰问活动,为对口联系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去组织温暖和人文关怀,确保其过个温暖的节日。事实上,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既是群众工作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生动体现。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现实工作中,走访慰问确实有偏离本意的不良趋势,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表现为节日性“冷热不均”,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热热闹闹,困难群众家里人气高涨,平日里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有的表现为内容上“千篇一律”,发放慰问品大搞“一刀切”,组织慰问活动讲究程式化,不问群众需求,不讲按需供给;有的表现为内外的互不统一,常常是身到嘴到心不到、物真钱真情不真,把走访慰问当成苦差事和“表演秀”,犯了形式主义错误……凡此种种,无不与走访慰问的初衷相背离,走访的实际效果亦不甚理想。

如此“慰问乱象”背后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正是在慰问者与被慰问者之间存在着的“供需不符”问题。慰问之所供与群众之所需一旦脱节,势必无法实现精准对接。丧失实际使用意义的慰问品,更折射出一些干部在联系群众上的不上心和应付心态。事实上,正是有的干部为图省事、避免麻烦,以“我以为”代替“他想要”,甚至搞“批量化慰问”,最终导致费力不讨好、群众不满意的尴尬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突出,更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总之,走访慰问,一方面既要定期多走访,带着真情实感深入基层群众,发自内心深处地去关心困难群众,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困难群众的真正需求,多下平时功夫把摸底工作搞扎实;另一方面又要分门别类、区分对待,做好困难群众信息梳理和诉求分类工作,制定客观明晰、内容真实的对接联络信息表,以便在走访慰问时做到按需送温暖、精准搞帮扶,从而为困难群众送去所需之物和最有效的帮助。这,才是民之所盼!(文/孟春)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