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要让“庸官”没有政治前途
近日,笔者听一位基层的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地某单位一把手为了所谓的“政治前途”,干工作墨守成规、畏首畏尾,没有明确要求的事一概不沾,没有具体规定的工作坚决不干。乍一看这名一把手挺“讲规矩”,实则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工作干好了是成绩,但干不好是问题,弄不好自己还被问责,又何必去干?”啥也不干,居然还自我标榜“无为而治”。(6月7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火如荼的“反四风”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借此东风再次掀起的整治官员“慵懒散浮拖”的热潮也将某些公务员浑浑噩噩的脸谱广而告之并且及时处置,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好评如潮。长期以来,公务员的“幸福生活”饱受诟病,许多部门的许多岗位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难怪《私人订制》中的愿望规划师杨重会发出“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也不作为,它也是一种腐败”的感慨。
所谓“庸官”指的是那些平庸无能、碌碌无为,既不进取又无业绩,既缺乏责任担当又不具服务意识的“太平官”“懒汉官”甚至“霸道官”。冷漠、懈怠和傲慢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心不与民谋,力不为民出,遇事推诿,明哲保身,其“庸政”之疾早已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然而即便如此,在历次整风之中,他们却比贪官的处境要好许多,大有见多不怪、法不责众的意味。其实,“庸官”同“贪官”一样危害巨大,他们虽然不像贪官那样成千上万地直接攫取民脂民膏,但是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得过且过,欺上瞒下,其危害也并不亚于贪官。
因此,李克强总理就曾经数次在会议上直斥一些地方官员的庸政懒政现象: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他还说过,“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也就是说,庸政懒政不仅是职业羞耻感的问题,其实也是腐败问题。
的确,虽然“庸官”贪的不是可以量化的真金白银,但是他们贪走了地区的发展机会,贪走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贪走了干部的凝聚斗志,贪走了队伍的向上风气,贪走了政府的威信形象,而且,他们导致的有些失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弥补才能挽回,他们造成的有些影响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方能消除。这样的“庸官”,说他们祸国殃民毫不为过。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呼唤,“庸政”与贪腐已成为前进之路上的两块绊脚石,治庸与反腐同样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形成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特别是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干部勤政的动力;实行有效的问责制度,增加压力,倒逼干部积极进取、勤于工作,治理“隐性失职”行为;明确细化考核考评方式,增强干部勤政的活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给予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任命、升迁乃至考核、评价的实质性监督权力,畅通监督诉求渠道,切实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文/涪江民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