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让扶贫领域成为一片“净土”

更新时间:2018-06-04 22:10:23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210次 文字大小:

日前,青海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大原副主任谢军截留套取侵占扶贫资金等问题。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谢军在担任刚察县吉尔孟乡党委书记期间,截留、套取扶贫及涉农领域专项资金940余万元,侵吞扶贫专项资金80.4万元。(6月3日中纪委网站)

这些年,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大量资金涌向农村,使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如雨后春笋,贫困人口直线减少。近三年,全国年均脱贫人数均超过了1千万,足以印证明显的成效。然而,脱贫领域也成为贪腐的“重灾区”,透支了脱贫的成效,也败坏了干部作风,令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从案例中至少能发现两个明显问题:一是近些年国家对涉农领域的补贴力度相当大。一个乡镇,仅仅三年时间,被乡党委书记套取的专项资金多达940万,加上未套取的,这笔钱绝非少数,足以证明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全心全力脱贫攻坚的良苦用心。二是截留、套取行为已成为典型的涉农领域腐败。“雁过拔毛”、骗取冒领是涉农领域的“重灾区”,主要还是干部的权力在任性,必须严厉查处。

尽管上级三令五申,各地也在明查暗访,在执纪方面拿出了零容忍态度,没有谁是局外人,按理说,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及时收敛收手。可是,仍有个别基层干部视为耳边风,心存侥幸,总认为纪委离自己很远,再查也查不到自己身上,抱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方设法将专项资金捞进自己的口袋。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还是个别地方廉政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过于单一机械,未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因而,尽管教育监督越来越多,但干部心中的廉政之弦,还是绷不紧,像弹簧一样,松一松就反弹。

要让扶贫领域成为一片“净土”,除了继续加大扶贫领域贪腐的查处力度,打破更多人的违规侥幸,更要在日常教育方面下功夫,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形成思想上的拒腐自觉,远离贪腐的旋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