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痕迹管理”劳民伤财
个别地方和部门要求干部落实工作时都要留痕,明确要求干部上报本人在工作现场的照片。有的干部去社区帮助捡拾垃圾被要求拍照为证,于是一些干部拍完照一哄而散;有的要求机关干部每周进村入户走访一次,并拍照上报,有的干部为减少下乡次数,竟一次带几套衣服摆拍;有的要求干部观看宣传教育类电影也要合影上报资料,大家不得不在看电影时集体合影……(5月29日 人民日报)
纸上花招成顽疾,每逢检查常变形;凡事留痕不可取,形式歪风当警惕。不可否认,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工作落实情况,既为总结经验提供直观参考,也为监督考核保留客观凭证,是谓妙计一条。然而,过分地强调有迹可循,甚至以资料多少衡量工作好坏、用“影像猫腻”代替干事成绩,使“工作留痕”变成弄虚作假、繁冗复杂的代名词。其结果,无不消解顶层设计的积极初衷,挤占真抓实干的时间精力,贻害颇深。
可以说,无论是情非得已,抑或是违心跟风,“勤于作势、而非做事”的党员干部,仍有残留。有的装模作样保留痕迹,能力虽不强摆拍却在行、水平虽不高作秀却有招,终让执行走偏、落实走样;有的投机取巧补录痕迹,碰到检查力造纸上政绩、遇到考核玩转文字游戏,以致独闻唱功、未见做功;有的无中生有制造痕迹,宁愿躲在暗室填充材料、不愿深入基层破解难题,使得工作没动、经验先行……种种表现说明,“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
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其中原因,“对上”来讲,考核管理重心偏移,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不管事之大小、不顾轻重缓急,一律以痕迹论英雄、靠台账评优劣。久而久之,滋生埋头填表、费心摆拍的形式歪风,亦不足为奇。“对下”而言,缺少文字记录,事情难说清楚;缺失影像资料,成绩会被归零。于此背景下,美化材料即成应付检查的无奈之选。且若出现差错,“工作留痕”或能化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反正处处有记载、事事有明证,又何惧板子打在身上?
正所谓,“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面对新瓶装旧酒的懒政套路,变务虚为务实、化口号为行动,是克服凡事留痕的关键。一来,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多标准评判、多层面印证,既以痕迹作依据、又以足迹为依托,既看干了什么事情、又看干出什么成绩,做到内容与形式并重。二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兢兢业业的“黄牛干部”得到重用、让热衷作势的“孔雀干部”失去市场,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三来,树立鲜明的纪律规矩,通过制度创新,强化群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突破红线立即处理,防止扎实走程序、认真走过场。
古人言,“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站稳为民立场,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弄虚作假,以便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打破传统思维,善于反思革新,总结好经验教训、把握住趋势方向,真正俯下身子捉“活鱼”;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事效率,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点滴细节抓起,确保不走形式不作秀。
工作成绩是好是坏,独凭痕迹来判断,并不合理,依靠群众来打分,才是王道。毕竟,脚下没有泥巴,创新难有火花;唯有劈波斩浪,方能实干兴邦。(文/静之道)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