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办公室不能成反复装修的“秀场”

更新时间:2018-05-15 22:29:30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221次 文字大小:

为了配合上级考察、检查,某地社区一间办公室,4年内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装修了3次,每次改造花费都不少,但挂牌后基本闲置。办公现场成了“秀场”。(5月14日人民网)

仅仅是因为有领导来考察,就要大费周折,装修一间崭新的办公室来迎检,花的功夫由此可见一般。考察之后,大门一关,一间好好的办公室又闲置起来,虽让考察的领导一饱了眼福,但对群众而言,却丝毫未发挥作用。这种应付式“假作为”,即使骗得了上级领导,却难瞒过群众的眼睛。

之所以基层要频繁装修迎检,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办公室有限,不可能将每次装修好的办公室保留下来,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做手脚”,检查之后又重新装修;二是很多工作基层并未开展,但为了迎接检查,只能在办公室这样的“硬件”上造假,以期瞒过检查。

但从某社区4年内装修了3次,可以看出,这种操作模式颇具成功率。也间接印证检查工作仍流于形式,只看到了表面,而未深入群众,接触被服务对象,否则,这种表面上的造假,不可能一次又一次成功,屡试不爽。

如此以来,考察的领导看到了与实际截然相反的场景,对基层实际产生了误判,甚至会影响到之后的决策部署。同时,造假也能成功,也会助长基层的造假之风,平时不实打实服务于民,到了关键时刻就弄虚作假,只会透支群众的信任,获得感提不起来。

既然是办公室,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阵地,装修之后,就应该履行职责,常态化开放,对群众进行服务。如果基层确实不具备条件,应该主动跟上级沟通,要么争取更充足的办公用房,保证一些附带的服务功能有房可用;要么跟上级讲清楚原因,推迟一些工作的开展,有话好好说,争取上级的理解,而不至于把办公室装修成迎检“秀场”。

归根到底,转变作风是关键,还必须下“深水”、动真格,铲除形式主义歪风。同时,上级部门在工作安排上,要避免“一刀切”,脱离基层实际,逼着基层造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