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老话俗语常言道​||磨志坚(广西)

更新时间:2023-08-31 22:01:29 来源: 作者: 浏览319次 文字大小:

杂文

老话俗语常言道

文/磨志坚


不论是古典名著,还是现代的长篇小说,作家常引用一些老话说得好,或者俗语云,又或者常言道等;有时我们写文章,也刻意加些俗语老话的,以便烘托故事情节、加深人物刻画而引人入胜,增添小说的趣味性、人情味。老话俗语俯拾皆是,耳熟能详,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也随口说出来,比如:“贼不走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走多夜路,终有遇鬼的时候。”“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这些老话俗语,之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口耳相传,得到人们的喜闻乐见,在于它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贴近生活;在于它口语性、平民化强,又幽默风趣、表现性、指代性强。比如:“家丑不可外扬。”“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求人真不易,处处把头低。”“早起三天顶一工。”“讨饭讨得久,总要碰上一餐喜事酒。”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俗语俚语也是老百姓创造的,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共识”,反映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与感悟,形象精炼、简单明了,障显老百姓的智慧与口语艺术,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虽通俗并不失生动,显浅中却蕴含一定的道理,具有很高的认同感。比如:“好狗不挡道。”“人比人,气死人。”“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喘。”“不笑补,不笑破,就笑日子不会过。”“阴阳无忌,大吉大利。”
汉语言丰富多彩,老百姓的话也趣味横生。俗语既不同于成语严谨凝练、含有故事,也不同于谚语典雅含蓄、书面化强,更不同于格言给人忠告、醍醐灌顶,它同歇后语一样直白、点明、扼要,不加粉饰,直奔主题,又不拘一格,脱口而出,听来感觉“老土”,但顺耳入心,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比如:“入乡随俗”、“不贪财,祸不来。”“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诚然,由于千百年来的贫穷困苦,愚味封建思想,老百姓难以有大见识、真知灼见,而多有小农意识,信天认命,不少老话俗语就带有迷信思想、时运心理。不过,老百姓也是有啥说啥,话糙理不糙,无论是居家过日子,人情往来,节气习俗,还是天气时令,耕种劳作等,这些老话俗语都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世道的感慨,对自然的依赖。许多的老话俗语其实就是平头百姓穷出来的见识,饿出来的聪明,做出来的经验,“若要会,人前累。”“端人碗,受人管。”“命里有,送到手,命里没有莫强求。”“爽口不要多食。”“春争日,夏争时。”“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这些老话俗语常言道,统称“老人言”。这些浓缩版的老人言亦包括一些格言联璧、忠告歇后语等,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于老人言这些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智慧,我们是不能不重视的,不同于圣贤之言、名人之言是金玉良言,是警世箴言,老人言更体现一种草根性、平民性,草根智慧实实在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经过岁月的酿造,散发出迷人的芳香,相信能为今天的我们在写作治学、修身养性、劳动生活、为人处世诸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说的是古书,讲的是俗语。”“俗语有出处,老话有来由。”“颗颗钉子是铁打,句句俗语是实情。”“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取老人言,受用在身边。”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磨志坚


作者简介




磨志坚,关注时事琢磨人生,爱好读书闲情写作,不求甚解但愿赏识。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