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水缘文学•健康聚焦】尊重生命 勇于关爱||王金山(安徽)​​

更新时间:2023-05-04 21:44:56 来源: 作者: 浏览338次 文字大小:
大特写
尊重生命 勇于关爱
近日看见一则消息,2003年4月4日,四个年轻人(3男1女)在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相约跳崖飞身而去,其中跳崖女子被阻止后送医,但四个跳崖前都已经服了剧毒,那一个送医的女子也最终撒手人寰。
四个年轻人,最小的23岁,最大的3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也正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作贡献的年龄,怎么就“飞身而去”了?
有什么悲屈,有什么“想不开”,难道大于生命的价值?
此时,孙露的悲戚歌声仿佛在我耳边萦绕:“我看着他们转身离去,任凭眼泪在雨中纷飞,其实好想说声可不可以,话到嘴边还是放弃……”
据天津《实战研究》2023-04-07 消息,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关于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的推测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据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如今,政治要“生态”,经济要“生态”,社会要“生态”,环境要“生态”,生活要“生态”,身体要“生态”,那么,我们的精神卫生也“生态”了吗?
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在湖北某高校自杀了。自杀者胡志勇,竹溪籍学生,学生干部,自杀前在某医院实习。那么,这样的尖子学生为什么会自杀呢?有关人士在他的遗书中发现了缘由。胡志勇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在某医院值夜班,这时,一位肺心病患者连续咯血,并恳求他找值班医生救助。胡志勇一连三次找值班医生,都被怒斥一顿,让他管好自己的事,即抄病历!胡志勇想替病人处理,又没有处置权,看到病人每咯血几次,医生又麻木不仁,只开一些价格昂贵、毫无价值的药品应付患者,他心里十分难受,遂起轻生念头,于是,回到学生宿舍后,他紧闭门窗,手握半片玻璃,愤而割断了左、右手及颈部动脉,血,鲜红的血喷溅了出来……
一个风华正茂、品学兼优的青年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毁灭了。
据《医学界》、《医味》、《腾讯》等多家媒体及网站报道,2022年9月底,一个关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外研究生邓某跳楼的消息在医学生间被传开,同时被疯传的还有一张图片,图片中这样写道:“该区护士下了一个规定,晚上10点以后不能开医嘱,否则扣50块钱,除非问她们护士,同意了才能开。”在这名研究生值班的时候,刚好有个病人想第二天出院,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他在经得值班护士同意后开了医嘱。
没想到第二天交班时,他被全科室点名批评,并且还要扣钱。
邓某辩护自己已经征得值班护士同意,没想到这名护士却翻脸不认账,然后被护士和护士长一起“说教”。护士长还拉来了他的带教老师,老师非但不相信他,还一起指责他为什么不接受批评,等等。
就这样,邓某被大家围着教育了近一个小时后,心态彻底崩了。或许是长期身处在这种氛围下,抑郁的情绪没有得到解放陷入死循环,最终他选择了从门诊15楼一跃而下……
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凋谢,一个完美的家庭瞬间破碎……
刘红是向阳人民医院的妇产科青年医生,全科医务人员都知道她凡事非常谨慎小心,有时谨慎得让人无法理解,特别表现在诊治病人时,往往处方用药犹豫不决,处方用纸撕了又撕;开了处方后,又急急地将病人追回来,重新检查病历上的诊断以及方药。病人不明何故,还以为这位医生认真负责呢,本科同事却觉得她精神仿佛不太正常,似乎患“病”了……
刘红精神是不太正常了。这还得从三月前的一次医疗纠纷说起。刘红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去年正式分到了这家市级人民医院。刚从大学出来的姑娘,不谙世事,有的只是美妙的幻想。她被分在了妇产科。熟悉一段时间后,她就独立门诊了。谁知,三月前的某一天,由于病人太多,她忙中出乱,导致了一起本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
那个病人矮矮胖胖的,面相很老,好像有40岁了。没有经验的女医生啊,就把她认作了已婚妇女,为她做了内检。
几天之后,这个病人突然在一群人的护卫下又来到了医院,来势汹汹,团团围住刘医生破口大骂,什么难听就说什么。要求刘医生道歉,赔偿病人的名誉损失,要证明、要钱……
刘医生被逼到了墙角。吵闹声招来了满满一屋子围观人,哪一家人便高声当众宣布声讨她破坏别人贞操的罪状,于是,嘲笑、讥讽、辱骂,幸灾乐祸如冰似火般地迎面袭来。刘医生眼中噙着泪,却不敢落下来,心中的愧疚、委屈难辩难诉……
那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故。然而,从那以后,一走进医院那白色的走廊,她就会觉得神经紧张,脑袋里老有一种压迫感,眼前时时浮现出被指责、被辱骂、被围困时的情景。给人看病她会感到恐惧。巨大的精神压力。一天到晚的提心吊胆。开始失眠。她的体质越来越差了,神情恍惚,饭量也在逐步下降。
失眠加剧。那矮胖女病人的脸,那一帮人围攻、谩骂、嘲弄的镜头……
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恶性循环。弦终于断了。姑娘住进了精神病医院……
是的,人世间的任何事都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发生质变;人神经系统的崩溃有时就是从无意中受到的强烈刺激开始,接着是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一日愈一日,渐渐地,导致全身心的崩溃。
从大学生(实习医生)胡志勇的愤而自杀到青年女医生刘红的精神崩溃,笔者认为,这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骄子们也委实太“娇嫩”了!确切一点说,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因素所致。胡志勇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的家庭,与后来在学校受到同一种理想道德约束,理想坚定,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阴暗面,经过实习,两种观念迅速碰撞,产生强烈反差,心理难以承受,从而触发悲剧;而刘红在家最小,上有哥哥姐姐,父母最疼爱她,哥哥姐姐也处处让着她。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是一帆风顺,刚工作不久,就受到了这样强烈的刺激,孱弱的姑娘怎么能承受得了?她的精神彻底垮了……
一名在高中时一直是班上学习尖子的高材生,被保送到合肥市某大学后,一次在班上考试只得第五名,便患疑虑症,吃不好、睡不着,总是疑心同学在说他坏话,不愿上学。
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鲍某,因精神极度苦闷,于某日中午,从该校教学楼三楼跳了下来。迷茫的女大学生啊,缘何这么薄待宝贵的生命?当她被急送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时,留给她的学校、她的老师、她的父母以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深深地遗憾……
安徽省凤台县一位初中女生名叫崔艳,因考试偷看被老师发现而撕了试卷,后精神一直恍惚不安,羞愧无比,终于有一天在家里服毒自杀了……
更叫人震撼的是,1999年10月13日下午,河北省宣化县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16岁少年王某因与女友吵了嘴,就丧心病狂地开着桑塔纳轿车朝行人一路碾轧,致使2人死亡,13人受伤。据王某交代,他当时疯狂碾轧人的动机是“看见路上并排走的人就看不惯,最烦骑车占路的人,轧死他们是活该!”
王某的交代,道出了一个自私、阴暗、狠毒、疯狂的丑恶灵魂。这是一个变态扭曲的灵魂,王某已发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亟需社会救治。


(原载《健康报网》2011年6月28日)
现实中,像这样的“柔花弱苗”太多了!在北京的不少全国重点大学,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患精神病而休学退学,他们当中不少在小学、中学都是尖子生,听到的都是老师、家长、邻居、亲戚的赞扬。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后,不再是尖子,考试分数排名倒数比正数要快,心理适应不了,就得了精神病。而据《南方日报》1998年10月10日报道,广东省的精神病患者目前已有60多万名,其中青少年占大多数,许多是在校学生。以上海市为例,精神病总患病率以每年0.30%的累计数增加,全市精神疾病患病率已升至16.39%,心理障碍发生率已超过5%,其中儿童和青少年障碍发生率竟高达15%~20%。而据《海峡导报》1999年11月14日报道,我国现在每年约有20万人自杀,自杀率占全球总数的1/5。在这自杀者中,就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最小的岁数只有7岁。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其中初中生13.76%,高中生18.79%。一名五年级男生,从半年前开始一走进教室就觉得嗓子奇痒、吞咽困难,上课时经常干咳不止,影响了课堂纪律。老师开始以为他存心捣蛋,几经教育仍无“悔改”后通知其家长,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多项检查和化验,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后在天津市天和医院被确诊为神经性咽堵综合症,分析病因,与学习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有直接关系。医生给予针灸、按摩和心理治疗10天后,该生终于停止了干咳。有关医学专家在对天津市的部分大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课堂上或挤眉弄眼、或打嗝干咳、或四肢抖动、或目光散乱、或自言自语,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总不能集中;有的胆子小,人多场合不敢说话,一考试就紧张;有的一会儿挺懂事,一会儿又脾气急躁;有的学习丢三落四,写字倒插笔,怎么训练也改不掉;还有的挑食厌食、爱哭爱闹、动作不协调、好动、孤僻……
这些孩子患病了吗?专家们说,他们患的是“感觉综合失调症”,是由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小家庭化以及剖腹产、抚育不当等原因,使孩子们的感觉学习严重不足,影响了孩子大脑的全面发展所造成的。北京市学龄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的调查发现,严重者达10.3%,轻度失调者达35.9%。
有人曾作过调查,北京市中小学生每10人中至少有1人患心理障碍,而学习焦虑居各种心理障碍之首。其主要表现为厌倦学习,一见书本或一进学校就发烧、冒汗、打哆嗦,甚至出现考场晕厥等现象。这种焦虑心理在全国的中小学生中表现也十分普遍。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焦虑心理主要是学生承担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日渐繁重和复杂,加之家庭和社会期望值过大,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所致。
武汉某高校2000年年初做过一次调查,发现该校有23%左右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近年来,该校多次发生大学生因心理负荷过重而离校出走,甚至离而不归及自杀事件。
中国纺织大学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生患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精神疾病与其它疾病引起休学与退学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1∶5上升到1996年的6∶4,其中一部分学生还有自杀行为。
公共卫生权威人士说,偏见和歧视是今天的精神病人面临的两大障碍。有精神病人的家庭很少没有耻辱感,他们大多数都不主动去寻求精神病人的医疗保健。笔者亲戚的一位小孩,在读高中时,因恋爱而发生了精神紊乱,可亲戚不带他们的孩子来我们医院就诊,而是从农村随便找了个女孩“成亲”,并说是什么为了“冲喜”。结果“喜”没冲成,他们的孩子却因疯癫外出自杀了……
有关专家正告道,现在,我们的许多精神病人住进医院后连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农村贫困地区以及城市贫困户,因无钱治疗,干脆将这些精神病人关在家里,使这些病人犹如囚犯,失去了人身自由。在社区,这些病人也得不到充分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工作上,有精神问题的人常常面对被解雇的威胁。


(原载湖南《大众卫生报》2012年9月6日)
精神疾病和脑功能障碍,如精神抑郁症等是能够得到成功治疗的。重大的精神科学进展一直在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残疾。家庭与社区的参与和帮助已被证实是成功的治疗方法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我们的父母们,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的学校以及学校的老师们,不能光教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要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经得起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坚韧的性格。有识之士们建议道,应尽快给现在的孩子们补上“挫折”这一课!当孩子出了差错后,该批评就批评,该惩罚就惩罚,同时,还要让他们经常受一受挫折,如果你的孩子患了以上的心理疾病,除掉使用必要的药物、休息外,现代医学还是多主张运用心理暗示、精神分析、行为矫正、生物反馈、音乐、气功等心理治疗来解除小患者们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失衡状态。否则,当他们在学校、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很难适应,甚至会做出令父母无比伤心和痛悔的事来。
精神病及其家庭不应有耻辱感。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是不公正的。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也必须治疗。希望我们的政府、卫生专业人员以及患者的亲属、同事、朋友等,应勇敢地正视精神病和脑功能障碍的挑战。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变革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在生存、学习、工作、就业、婚恋等方面都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在这种种压力下,是否拥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信仰,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存能力,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现实,就成为一个人是否能够自如地适应社会并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淡漠,各种疾病的剧增,许多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与社会交流机会少,思想负担与心理压抑难以发泄,加上身心脆弱,很容易陷入绝望境地。
为此,“消除偏见,勇于关爱”,不能仅仅作为世界卫生日宣传的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贯彻、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身体健康远远不够,还要加上精神和心理健康,这才是真正的完美的健康!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人人必须提高精神卫生意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关注和帮助那些精神疾病患以及心理障碍的人!


(原载《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01年4期)
(注:此稿写于2001年1月30日,此次发表略作修改)
延伸阅读
我们无权终结生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杀”这个词是令人恐惧的。为什么这个具有恐怖色彩的词会成为当今许多人脑海中一个固执的念头?
据悉,全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约为28.7万,还有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至于全世界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更多,约有100多万人。
自杀占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第5位,是15岁至34岁人群的第一死亡原因;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
自杀给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给13.5万未成年的孩子造成伤痛,同时每个自杀者将给周围6个亲友带来悲伤和不良心理影响。以1998年世卫组织公布的资料为例,当年我国自杀及自伤造成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2%。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03年9月10日开始,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目的在于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
早在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他们对上海市25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者达到1.71%,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3%。
近几年来,关于青少年以及大学生跳楼的事件接连不断,有广州大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劝退而跳楼的,有甘肃高校一大学生留下遗书跳楼的,还有因为爱情失意而跳楼的等等,最近,又一医科大学生因为实习不及格而跳楼自杀……人们不仅要问:现在的青少年及大学生咋啦?怎么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有多大的事解决不了,有多高的坎迈不过去,又有多少解不开的疙瘩呢?青少年及大学生的自杀,不仅让这个家庭悲伤,也让整个社会蒙羞。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变革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在生存、学习、工作、就业、婚恋等方面都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在这种种压力下,是否拥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信仰,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存能力,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现实,就成为一个人是否能够自如地适应社会并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淡漠,各种疾病的剧增,许多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与社会交流机会少,思想负担与心理压抑难以发泄,加上身心脆弱,很容易陷入绝望境地。


(原载《中国健康》杂志2005年9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围着升学这个指挥棒转,“生命教育”自然成了教育中的一个盲点。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之所以宝贵,更不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告诉我们的孩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不只属于你自己,而且属于所有爱你的人。只有把“生命至高无尚”这一概念根植于孩子的。心中,只有彻底纠正了在家庭教育中过分放纵、过度保护、过高期望的偏向,只有在学校教育中遏制住“重学分轻育人”的现象,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爱生命、懂规则、善沟通、能约束自己、肯宽容他人的人格健全的人。
另外,据有关专家调查证实,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但是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一般人群自杀者中有50%诊断为抑郁症,而抑郁症人群的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30倍。生活中,九成抑郁症患者都觉得“活着没意思”,并因此起过轻生的念头。
可见,为了帮助这些不幸的人走出心理“死牢”,让他们摆脱孤独和寂寞,防止引起一系列身心疾病或引发一系列连锁事故等,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要多一些“牺牲”精神,不要只顾自己与朋友聚会,自己玩得潇洒;在陪伴老人或是陪伴心事重重的人的时间上要慷慨一些,并多动动脑子,陪他们聊天、散步、玩、陪唱歌和跳舞;要注意谈话的艺术,尽量避开不谈那些使他们不愉快或伤心的事,多谈一些社会问题、焦点问题、生活中的趣闻趣事。作为那些心情不畅,性格内向,易抑郁的人们,应学会“怡悦开怀法”,即痛快地大哭,通过流眼泪将身体内因压力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及时排出;还可向亲朋好友坦白心事,凡事闷在心里,对身体健康都是个极大的危害;平时可选择看电影、看电视、读书、写作、绘画、练书法、钓鱼、刺绣、旅游、洗桑拿浴、接受别人按摩或进行自我按摩、走访亲戚等等方式,来消除身心的压力。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善待生命,不仅仅是善待自己,而且还是善待亲人和善待朋友,同时,也是善待国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地毁灭生命。当然,当生命到了终点,医学已无回天之力时,就该让无用而又痛苦的生命趁早结束,让灵魂步入天堂,完成人性中的另一种慈爱。不过,那是法律方面的事,医学伦理要求我们也不能这样做。
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不是属于您自己一个人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讨价还价。此生不珍惜,哪还有来生?
尊重生命吧,生命无价。
我们无权终结生命。
(原载《健康报网》2011年6月28日,署名:益思)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7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