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水缘文学•卫生科普】​好心按揉,差点出事||王金山(安徽)​​

更新时间:2022-10-17 22:44:04 来源: 作者: 浏览519次 文字大小:
【杂谈】
好心按揉,差点出事
据报载,前不久,浙江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例按摩按到脖子上的“死穴”,诱发晕厥甚至心脏差点骤停的病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某公司一位50多岁的胖主管,早晨起床后发现脖子“落枕”了,当他歪着脖子来到单位上班后,办公室一位同事见状,好心跑过来给他按摩,并得意非凡地说自己知道颈部上有个桥弓穴,按捏这个穴位治疗落枕效果特好。谁知刚按了一会儿,胖主管身子一歪,“啪”倒在了地上,双眼紧闭怎么叫也叫不醒,可把这位同事吓坏了,急呼“120”将这位胖主管送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急救后才脱离危险。
好心的同事帮忙按摩,差点酿成人命案,这是咋回事?原来,在我们人体颈部外侧的中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有个叫做颈动脉窦的部分,俗称“死穴”。颈动脉窦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它好像灵敏的“按钮”或“开关”一样可以调控血压和心率。如外力压迫颈部,就会出现反射性的血压下降、昏倒等,这是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有些人的颈动脉窦特别敏感,稍微受压就会出现头晕或晕厥等症状。这位胖主管就属于特别敏感的人。至于压迫到什么程度会诱发心脏骤停,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相对敏感一些。而这位主管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均明显增高,属于典型的“四高”患者。另外,还是个冠心病患者。
现在,我们就来议议胖主管同事所津津乐道的“桥弓穴”。
“桥弓”穴所位于的部位是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是内脏反射点,起着调节血压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可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以至血压下降。不过,也应注意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不要千篇一律地“推摩”。
我们知道,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瘀型等,临床经验证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给予按摩“桥弓”穴疗效最好,证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患者取坐位,自己或家里人用大拇指指腹或指尖,自上而下用推法推位于耳后翳风、缺盆穴,即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每侧1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不要超过3次,手法可偏重一点。其手法有平肝潜阳,降低血压的作用。至于高血压的其它型效果则较差,痰湿中阻型甚至不适应。
不过,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摩腹效果较好。位置是全腹部。按揉方法:双手相叠,以肚脐为圆心,紧压腹部,慢慢摩动腹部以每分钟30次左右的频率进行,腹内有热感为宜,共5分钟。摩法按顺时针操作,腹部移动也按顺时针进行,在按摩腹部的过程中可同时按揉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神阙(脐的中间)、中脘(脐上4寸)、大横(腹中部,于脐中神阙穴旁开4寸处)、涌泉(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等穴。亦可将掌心放在肚脐上,另一手掌生叠按压,先按顺时钍缓慢平稳地按揉腹部3分钟,然后逆时针揉腹3分钟。也可适当延长揉腹时间,以腹部暖热微鸣为佳。为了加强疗效,亦可配合背部的穴位如脾俞、肾俞轻手法较长时间刺激,这样按摩的作用是增加腹腔内脏血运,促进腹内微循环,令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周,缓解主动脉的过大压力,同时健脾化湿,从而达到降压和保健的作用。
临床经验证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给予按摩“桥弓”穴疗效最好,即自上而下用推法推“桥弓”,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每侧1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不要超过3次,手法可偏重一点。其手法有平肝潜阳,降低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其他型效果则较差,痰湿中阻型甚至不适应。
按穴位同时不能中断服药
推摩“桥弓”穴时要注意,即只能单侧交替进行,不可两侧同时进行,双侧推摩会影响头部供血,刺激过强,易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推摩手法要求尽量柔和、均匀、有力、深透。另外,推摩“桥弓”穴只起辅助治疗作用,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缺血症状,应立即停止,及时到医院诊治。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疼痛或皮肤溃破、皮炎、化脓性感染等,不宜按揉。
推摩“桥弓”穴一定要先弄清适应症、慎用症和禁忌症,如千篇一律来“推摩”,很可能有人将被此“锻炼”所误、所害。


(原载北京《养生大世界》杂志2001年10期创刊号、《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4月4日、河南《家庭医学》杂志2007年10期上半月刊、吉林《求医问药》杂志2008年10期、《健康报·健康文摘报》2007年10月、山东《老年教育·长者家园》杂志2008年6期)

医生为啥要我戒烟?
编辑同志:
我是位白领女性,最近患了椎间盘突出,到医院作牵引推拿治疗,医生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求我戒烟。我不明白,只听说抽烟跟癌哪,心血管病哪,气管炎哪等等有关系,与椎间盘突出有啥关系?是不是那位医生在故弄玄虚?还是对我们女性抽烟抱有成见?
湖北  周磊霞
周读者:
关于香烟影响椎间盘的问题,有关专家经作过这样的试验,即将动物暴露在香烟的烟雾中,从20~30分钟直至3小时,发现动物的血液流速下降,毛细血管显著收缩;同时观察到代谢废物的积累,向椎间盘组织外的转运效率下降,影响椎间盘外的循环系统和椎间盘内细胞摄取率及代谢产物的生产。时间长了便会出现椎间盘营养不足现象,引起细胞功能障碍。椎间盘细胞的营养不足或死亡即不能满足功能基质生存的能量需求,再加上酶的降解促进椎间盘的过早过快的退化,椎间盘突出(脱出、膨出)也就难以避免。其次,有关专家着重调查了21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吸烟情况,并将结果与150例从未过腰腿痛的正常人进行了比较,在排除其它可能影响的因素后,发现吸烟引起的咳嗽可导致脊椎间的压力增高,易引起椎间盘突出;还有,吸烟可以引起骨的矿物质含量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进一步引起腰背痛;另外,吸烟可以引起身体的缺氧,长时间的缺氧状态易形成慢性炎症,在关节处长出疤痕,使弹力减弱,当弯腰、抬挑重物、干重体力劳动时容易使椎间盘突出。
最后要交代的是,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亦可引起椎间盘的血运减少,而血运的减少最终影响椎间盘的代谢,从而增加了腰背痛发生的危险性。所以,为了你的椎间盘尽快治愈及以后不再复犯,医生劝你戒烟是对的,并非多此一举、故弄玄虚。希望你尽快同香烟断绝关系。
(原载浙江《生活与健康报》1998年12月22日、《中国医药报》2000年12月17日、《健康时报》2002年2月28日、湖北《打工》杂志2002年11期下半月刊、河南《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3月3日、广东《家庭》杂志2004年1期下半月刊)


(原载《新安晚报》1999年10月30日)

服用板蓝根,不能太“随便”
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变化多端的缘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容易生存、繁殖并传播。因此,与这样的季节有关的疾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发病率也相对较高。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在诸多良药中,中药板蓝根可算是比较理想的药物了。
中药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爵床科植物板蓝的根。味苦,性寒。据科学测定,板蓝根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及解毒作用。板蓝根的叶,即中药大青叶,也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良药,对流感、流脑、肺炎、肝炎、菌痢、胃肠炎、口疮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如果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可取板蓝根18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也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服2~3次,连服3~5日。
如果您用于防治流脑,可用大青叶30克,揉碎,煎水代茶每日多饮几次,连服3~5日;也可用板蓝根15克、贯众15克,共研制为粗末,煎水代茶饮,连服3~5日。
如果您用于防治腮腺炎,可用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3日;或用板蓝根冲剂每日2包,分2次冲服,效果很不错。如果腮腺肿痛并发烧,可用板蓝根30克,金银花10克,薄荷5克,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每日多饮几次,效果也很好。
如果您用于防治红眼病,可用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生山栀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效果很好;也可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的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连滴4~5日,一般即可痊愈。
如果您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可用板蓝根、茵陈、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有一定的效果。
可见,板蓝根为抗病毒的清热解毒要药,抗菌的效果也不可低估。
然而,“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是这样。近几年来,板蓝根冲剂,尤其是板蓝根口服液和针剂,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也不少。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面唇青紫、结合膜充血、两眼胀痛、心慌、烦躁、四肢麻木、全身皮肤潮红、瘙痒、起皮疹或荨麻疹,有时表现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等,甚至危及生命。据有关资料报道,一位4岁的小孩因流行性腮腺炎肌注50%板蓝根2毫升,每日4次并口服腺炎片(含板蓝根)5片,又同时煎服中药(板蓝根9克,金银花6克,玄参9克),6天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烦躁、恶心、呕吐咖啡色物及少许暗色血块。还有一位2岁的小孩,口服板蓝根干糖浆引起溶血反应,出现面色苍白、尿血、巩膜轻度黄染,化验尿液呈红褐色,蛋白(+++)呈血红蛋白尿。
其次,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无论预防还是医疗都要讲究辨证,切不可盲目服用某一种药物,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中药板蓝根,就要对症使用。以感冒为例,同样的感冒病症,有的是风热感冒,有的是风寒感冒,临床用药完全不同。即使同样患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用药需要区别对待,对症给药。如果千篇一律地使用板蓝根,也许有效,也许无效或适得其反。我们知道,板蓝根,药性寒凉,属于清热解毒药,对于风寒感冒及风热夹湿感冒的人就不太适应,而且久服容易伤及脾胃。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1月14日、上海《文摘报》2000年1月20日、黑龙江《科学养生》杂志2007年4期)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