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假恶丑,我的感官并没畸形,我的美感神经并没衰弱,我一直在追随真、善、美。不是吗?可敬的中学老师,可敬的同学们,朋友们,当我的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家庭遭遇不幸时,是他们纷纷伸出了热情温暖的手,使我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抚,也使我在坎坷幽晦的人生之路上健康结实地成长。每每夜幕笼罩,我就躺在床上浮想联翩:这些好人,同我联系的不是金钱、权势、血缘,没有任何值得交换的条件,他们是为了什么?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了人的本性是纯美、高尚、伟大的,是不计报酬没有价钱的人性美!说明了人并非都是为了谋私利,并非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人并非都是为了自己生存而忙碌!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很自私,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能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在广漠的宇宙中,一切都是不断变幻着,美可变为丑,丑可转化为美。只要都是食人间烟火的人,就不能超脱凡俗,完全摆脱私欲。因为世上没有经过无私的酒精消毒过的人啊!青年朋友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吧!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只不过受了后天的熏陶而已。
(原载《安徽青年报》1981年1月30日,署名:苗军)
一天下午,住在楼下的中学生王渑因腰背痛做作业实在做不下去了,王渑妈妈便带着她敲开了我家的门。“王医生,实在不好意思,您看这孩子,这点点大就喊腰背痛……”王渑妈妈开门见山地说。我嘱她们坐下来,然后详细地给王渑作了检查,原来,是脊柱侧弯引起的腰背痛。王渑妈妈诧异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呀!”于是,我不厌其烦地解释道:人在出生时,脊椎呈C字形,即颈背腰呈向后弓的状态。在婴幼儿时期,颈、腰开始形成向前弯的形状。随后,一直到14岁左右,形状基本定型。完全成熟则到23—25岁。脊柱并非直的,其全长从颈部到尾部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这些弯曲组合在一起使脊柱像个大弹簧,缓冲来自于身体上下两个方面的力,从而减轻了外界作用力对大脑和胸腹腔的震荡,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14岁以前是脊椎健康生长的关键时期,而脊椎矫正治疗与保健的最佳阶段则在12岁之前。最常见的非正常形状主要有环枢椎半脱位,颈椎未形成向前弓的正常生理弯曲,腰椎则常有向前弯曲过度的现象,骨盆扭曲以及脊椎呈C形或S形的侧弯症。 “那我的孩子‘大梁骨’是怎么侧弯的呢?”王渑妈妈急忙追问道。“这首先得弄清正常的‘大梁骨’”,我从我的书柜里翻出了搞科研的X光片子,一字一顿地解说道,“如果把孩子的‘大梁骨’拍成X光片子后,便会看到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及4—5块骶骨及尾巴骨(注:成人骶尾巴骨各融合为一)。正常情况下,从后面看,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看,却有个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尾巴骨后凸的生理性弯曲。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病态了。孩子过去得过什么毛病没有?”“您见她平时上课和做作业及看书的姿势如何?”我问。“她呀,再讲都不听,让她自己说!”王渑妈妈气呼呼地冲道。王渑局促地满脸通红,吭吭哧哧地说:“我上课时好趴在桌上,看书写字及看电视打电脑上网都喜欢歪头斜身,而且我们学校的桌子矮、凳子高,我就养成了趴桌和翘二郎腿的习惯……”“看来,如果摄片上看不出有什么骨头毛病或先天性畸形的话,这坐的姿势便是产生‘大梁骨’侧弯症的罪魁祸首喽!”我严肃地说。“目前症状较轻,只要尽快从体育锻炼上着手矫正,注意坐姿端正,适当配合按摩(推拿)、牵引、理疗和药物热敷等,并配合卧硬板床休息,加强腰背肌锻炼,这侧弯就会逐步好转的;如果侧弯十分明显当保守疗法很难矫正时,可请骨科医生度身订造硬塑胶背心,由锁骨箍到骨盆,除了洗澡,每天都穿23小时以上。穿硬塑胶背心矫正骨骼位置,原理就好像箍牙,每次都会不舒服好几天。看看,一旦硬塑胶背心与你形影不离,那硬梆梆的上身,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及工作等带来多么的不方便哟!可是,如果要是不尽快矫正,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心肺等人体重要器官产生压迫,影响心肺等功能;同时,也易引起腰背肌劳损、韧带损伤、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腰、背、腿痛麻症状……”我一口气地说道。“想不到,这坐姿不正的后果还真麻烦呢!”王渑妈妈由衷地感叹。 “因此,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向孩子们宣传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他们端正坐姿,防止脊柱侧弯,并定期让校医作体格检查。尤其是我们的家长,在你的孩子发育期间,要经常注意观察他们,看孩子们的头部是否能正视前方即看东西有无偏侧;背部的肩胛骨是否有明显突起;两侧的肩膀是否出现不对称;两脚是否高低不等;骨盆是否一高一矮或倾斜;还可叫孩子双手垂直,大人检查一下他(她)的腰部至骨盆两侧是否对称,其中一边有无明显虚位;再叫孩子做90度鞠躬,然后大人摸脊椎是否有无左右弯曲的现象。另外,要让学生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广播体操,同时坐的桌椅也要适当。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健康完美地成长。”我意犹未尽地说道。
(原载《安徽青年报》1981年3月17日,署名:苗军)
(原载《合肥报》1980年8月21日,署名:苗军)
(原载《安徽青年报》1984年9月18日,署名:王剑)(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