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运用“补短思维”提高脱贫质量

更新时间:2020-03-14 21:26:25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366次 文字大小: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既要啃下硬骨头,又要应对新挑战。各地扶贫干部担当责任,主动作为,一方面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一方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设立公益岗位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帮助售卖滞销农产品,推动扶贫车间复工……扎扎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帮群众,扶贫干部在忙碌着。

脱贫目标只有一个,但帮扶的道路却千万条。对广大扶贫干部来讲,全面脱贫的时限越来越近,压力就越来越大,尤其是群众收入还不稳定、返贫风险很大、地区贫困程度深的地方,今年的帮扶行动就变得尤为重要。充分运用“补短思维”,坚持什么地方弱就强什么,什么地方软就补什么,才能精准施策,释放出帮扶工作的最大效应。

要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其实,一个地区的脱贫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少数深度贫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仍是最大的短板。为此,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将中央、地方投入的扶贫资金,科学统筹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高质量修建通村公路,确有困难的地方要打通便民路。同时,加强农村水利、电网建设,建立高标准农田、蓄水池等,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用电问题,全面增强农村的发展基础。

要精准填补产业发展弱项。对广大农村来讲,发展壮大产业仍是相对稳妥的脱贫方式。目前,许多地方已经选准了产业,种植规模起来了,但在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销路方面还存有不足。绝大多数扶贫产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造成饱和式竞争,加工链条相对薄弱,使农民的收入难有实质性改善。为此,要全力协助打通产品的加工链条,争创地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要努力激发群众致富信心。相对来讲,干部的帮扶固然重要,但群众自己才是脱贫主体。只有充分激发出群众的脱贫斗志,使他们以贫困为耻,发自内心想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贫困,才能形成攻坚合力。但是,一些地方群众坐等脱贫的思想依然浓厚,成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最大障碍。广大扶贫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对群众晚之理、动之以情,作好思想沟通,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脱贫路上越战越勇,获得更多致富果实。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