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社会治理要多些“主动靠前”思维

更新时间:2020-01-13 19:08:21 来源: 作者:勇军 浏览1311次 文字大小:

遇到矛盾纠纷化解难,怎么破解?曾在全国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今年又率先将这一改革的理念、方法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年初以来,浙江各地纷纷探索建立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其设立目标,就是让群众和企业有矛盾纠纷要化解时,只需去那里就能解决问题。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和矛盾,小事情可以自己努力解决,可一些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问题,群众可能一时半会找不到解决之法,干着急不知何去何从,更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解决。为此,有的选择上访,有的选择沉默,但不管如此,都会影响到心情,透支内心的获得感。作为地方政府,显然不能一直当旁观者,应该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然而,很多地方还处于“民不举,官不纠”状态,个别干部把为民排忧当“麻烦”,生怕给自己沾上边。只要群众不上门求助,就处于充耳不闻的状态,在空闲中过日子。殊不知,这种思想不仅不利于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也违背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长此以往,由于群众身边矛盾的积累,积怨的增多,会给社会安宁稳定带来隐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之道。

不可否认,由于群众身边的矛盾和问题种类多、根源杂,而且有的十分复杂,只有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具体的问题,安排具体的部门去处理,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为此,如果老百姓找错了部门,四处碰壁,也无法化解矛盾,演变成一种“办事难”。

毫无疑问,浙江采取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做法,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一方面,要直面群众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陈年老账”,需要真心为民利民的勇气;另一方面,要根据群众的诉求,协调相应的部门处理,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会轻轻松松。但如果不突破这些服务中的短板和弱项,很难推动群众满意度有质的提升。

应该看到,坚持问题导向,是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要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向往和需求,更要把群众身边的难事、伤心事当成大事来办,设身处地为民排忧解难,上升为一种制度上的处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提升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