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公益岗位的“人情水分”
公益岗是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包括扶贫、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政策宣讲等岗位,可优先安排给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近期有群众反映,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有地方将其违规安排给“特定关系人”,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
对一个单位或一个社区来讲,公益岗位并不多,主要是由财政出钱,安排一些相对轻松、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就近解决一些就业困难人群,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按理说,这类岗位应该首先满足残疾人、孤寡老人或是重大疾病人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公益”的助力作用。只要坚持公平公开原则,谁应该占用公益岗位,自然是一清二楚,没有多少疑问。
可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公益岗位却存在“吃空饷”或是变相“吃空饷”、优亲厚友现象,使公益岗位掺杂了“人情水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操作不透明造成的。比如,领导干部对单位或社区公益岗位数量闭口不说,群众无从得知,也就无法监督,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上级纪委监督的“真空地带”,给“吃空饷”带来了可乘之机。同时,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情关系左右下,有的干部不堪其扰,只能违反政策本意,将公益岗位优亲厚友,殊不知却严重伤害了困难群众内心。
口说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公益岗位管理不严、考核不规范等问题,要改变“不拘小节”的无视心态。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增强认识,保持对公益岗位的敬畏之心,切实能增强自律,让公益岗位真正帮助到困难家庭;另一方面,各地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查暗访,对“吃空饷”“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要高举问责的“利剑”,高高举起,重重拍下,使涉事干部产生“肉痛”感,形成强有力震慑,令后来者止步。
当然,“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进一步推动公益岗位使用公开公示,完全暴露在公众视线底下,才能形成倒逼压力,令相关单位不敢在公益岗位上“做手脚”。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首页推荐
【观点】遵规守纪锐意进取安心办事 (2024-07-23)
改革发展成效人民说了算 (2024-07-14)
以铁纪护航强国建设复兴伟业 (2024-05-25)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幽默小短文.. (2024-05-05)
新时代干部重在严守政治规矩 (2024-04-28)
强党性服务于民整治形式官僚 (2024-04-23)
夜 (2024-04-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