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多以“黑面书记”为扶贫榜样

更新时间:2019-12-04 20:15:32 来源: 作者:梦余 浏览1239次 文字大小:

2017年8月,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来了一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甘肃省纪委监委干部张开青。驻村两年多,张开青扎根在黑松驿村,走村入户、完善制度、制定脱贫计划、培育发展产业、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困难……黑松驿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甘肃省纪委监委同事记忆里的“白面书生”也变成了黑松驿村村民眼里的“黑面”书记。(12月1日中纪委网站)

   仅仅驻村两年多时间,可张开青却从一个“白脸书生”变成了“黑面书记”形象变化之大,足以令人惊讶。众所周知,扶贫工作辛苦劳累,许多人只是减了些体重,感受到疲劳,但真正被太阳晒黑、皮肤变燥的却并不常见。由此可见,张开青在扶贫期间,切实把走村入户“基本功”练到了家,切实在真刀真枪地干,这样一位“黑脸书记”是扶贫的好榜样。

但凡干过脱贫工作的干部都知道,帮助村民增收的难点、堵点很多,尤其是一些村民穷惯了,失去了脱贫信心,还有的干脆坐等脱贫,坐享扶贫“输血”政策,还有的有想法但不知如何办……这就需要驻村第一书记亲自走访入户,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以便精准识贫,沟通思想争取配合,避免主配角颠倒,群众反而成了旁观者。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广大第一书记必须经常入户,长期奔走于山间小路,经受风吹雨淋、风霜日晒,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黑脸”反而是扶贫实绩的最好体现,如果驻村之后还是细皮嫩肉,这样的皮肤恐怕很难有说服力。

现实中,不乏有这样一批扶贫干部。由于来自于城里,对农村生产生活一窍不懂,便产生了依赖回避思想,甘为村干部“打下手”,整天呆在办公室里弄资料,虽然长期住在村里,但对许多情况并不知晓,仅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帮扶成效必然大打折扣。

   身为扶贫干部,就要以“黑面书记”为榜样,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如果怕走路,怕受累,怕吃苦,该做的事情不到位,该尽的义务打折扣,又怎么可能取得脱贫成效。所以,端正态度、真抓实干,才是广大扶贫书记该有的样子。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