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不任性”是行权的底线自律

更新时间:2019-11-06 20:53:41 来源: 作者:超勇 浏览1243次 文字大小:

前段时间,某地一村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了议论:“不允许过满月、一周岁生日、六十岁生日、搬家宴请……凡有以上情况,全体村民不准前去参加,否则,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降级,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11月5日人民网)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大操大办之风颇为顽固,尽管基层单位也在反复倡导节俭之风,但老百姓却视为耳边风,左耳进、 耳出,依然我行我束,效果却并不如意。为此,一些基层干部恼羞成怒,才会想出“奇葩”招数,通过种种限制措施,令群众不敢大操大办,甚至连参加宴请也得提心吊胆。虽说此举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却会引来群众满腔怒火,留下许多后遗症。

不难看出,大操大办之风难禁,主要还是因为其本身并不违纪违法,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纠正,因而力度相对有限,短时间要彻底纠正由来已久的不良风气,显然效果会打折扣。再加上,别人办了都没事,自己为什么不能办心态作祟,谁也不愿意成为响应号召的“出头鸟”。作为一级村委,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即是份内之责,营造更加纯朴的乡风民俗,同时也能减轻群众的操办负担,不必在迎来送往中掏空了口袋,想尽办法给操办群众形成压力,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按理说,干部也是一片苦心,为何群众就不能理解呢?其实不然,身受请客送礼之苦,群众也是有苦不能言,“别人都要请客,自己怎能不请?”“别人都去参加了,自己怎能不去?”从众的心理,加上谁也不想当第一个节俭的“铁公鸡”,因而就容易使倡导行为推动效力,出现屡禁不止的尴尬现象。

但无论如何,移风易俗不能搞成强制性行动,更不能用权力施压。以转学、上户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相要挟,只会好心办坏事,用错误的办法去纠正错误的事,本质上还是权力任性的蛮横行为。

要知道,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干部的一方一行、施政决策,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绝不能突破法纪底线,不能与群众对着干。只有争取群众的理解,党员并亲自带头示范,给群众做出榜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实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