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留痕式宣传”属于本末倒置

更新时间:2019-09-04 20:37:37 来源: 作者:云霞 浏览1164次 文字大小:

近年来一些督查、检查、考核等,往往都有外宣方面的要求,报纸、电视台、网站甚至App、公众号等,都纳入了考核。部分基层单位为了完成这些硬要求,在全媒体上过度留痕。(9月4日中国新闻网)

   不可否认,新闻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及时将一些群众关注的要事、大事公开出来,满足了群众知情权,也是打造透明政府所需。为此,多渠道开展好宣传工作,增加群众了解政府工作的途径,也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必行之举。但是,如果宣传仅仅围绕着考核迎检而来,纯粹为了留痕,则违背了宣传工作本意,属于本末倒置之举。

事实上,痕迹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新闻本身就是一种“痕迹”,只要履职尽责,认真开展好相关宣传工作,无论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是在新媒体上发布信息,都会留下许多“痕迹”,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果只是为了迎检,为了在考核中得高分,甚至在上级领导面前刷新“眼球效应”,有针对性地刻意宣传,就变成了形式主义典型。

不难看出,为留痕而宣传的背后,依然是冲动政绩观,投机取巧心态作祟。在有的基层干部看来,工作不够,文字来凑,即便工作干得很普通,但如果在文字上美化,在宣传上下功夫,也会带来超出工作本身的效果。更何况,有的上级领导下基层时间少,对基层实情并不清楚,精美的宣传更能让领导“眼前一亮”,得到更好的“印象分”。为此,才会有这么多留痕式宣传,脱离实际为了宣传而宣传的怪象来。

其实,一些地方出现“留痕式宣传”,也不能全怪基层干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上级领导对基层实情一目了然,“留痕式宣传”不能起到美化作用;如果上级检查考核注重实绩,少看痕迹,留痕毫无用武之地,基层干部还会乐此不疲吗?一种怪象的产生,往往有滋生的土壤,基层只是问题的发生地,但病根未必全在基层。

要纠正这种倒置的宣传观念,首先应从转变考核观念抓起,降低对宣传痕迹的检查,提高对宣传实效的核实,更要对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进行严肃批评,切实推动基层宣传工作回归本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