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接待上访群众莫犯“冷漠症”

更新时间:2019-08-20 22:11:39 来源: 作者:赵怡景 浏览1089次 文字大小:

信访是什么?信访反映民生、民情、民心、民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化解信访积案、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对干部能否担当作为的现实检验。很多时候,来访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有的事情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他们把气顺过来,事情就好解决。(8月20日人民网)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群众到政府部门上访,必定有未能解决的疑团,或是表达自己的诉求,需要干部作出相应的答复,或伸出援助之手。只要敞开大门,摆正态度,设身处地与群众沟通,共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也就能给上访群众一个满意的结果,上访行为就此画上“句号”。可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像避“瘟疫”一样,回避上访群众,不想露面接待群众,即便在无法回避的情景下,也是一幅漠不关系的冷漠样,令群众十分反感,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其实,群众信访并非全是坏事,说明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遗漏,通过信访方式能够得到纠正完善,推动执政决策能力提升。相反,如果给信访群众随意扣上“刁民”帽子,不能在信访中正视自身问题,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彼此的不理解和隔阂,干群关系可能逐渐降温,我们党就可能最终脱离群众、失去群众。

从无数事例可以看出,群众信访并非全是为了钱,故意给干部设“难题”,有时纯粹是“咽不下一口气”,想讨一个说法而矣。作为接访干部,首先应该沉下心,主动接待好群众,深入进行沟通,找准群众信访的“症结”,再对症下药,在依法依规情况下作出处理。这其中,不仅要把政策制度讲明白,更要注重对群众心理疏导,打消群众的种种顾虑,增进他们对干部和政府的理解,真正让群众服气、顺气。

但凡一些越级上访、频繁缠访的背后,往往是基层干部过于冷漠、敷衍应付所致。或许,信访的群众理由不充分、诉求过了分,甚至是无理取闹,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方面、多角度找准群众信访的“病根”,在骨子里用药,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问题。否则,心理梗阻未疏通,信访行为就会继续,反而令干部事倍功半,疲于应对。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