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桃式调研”源于政绩观走偏
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当下,地方有关部门调研、检查、开会,本应是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服务之举。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流于“摘桃式调研”“推责式检查”“应付式陪会”,日益成为企业的郁闷心事。(8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摘桃式调研”,就是坐等桃树长大,开花挂果成熟后,再对其成果进行调研。这种平时“不浇水、不施肥”,只想摘取最终成果的行为,广受诟病,不仅违背了调研“解决问题”本意,也给调研对象带来种种困惑。
人怕出名,猪怕壮。只要某个镇村、某个企业在发展中出了名,成为了“明星村”“明星企业”,就会引来调研者络绎不绝,一波接一波,相反,一些默默无闻的地方,却无人问津。本质上,就是“摘桃式调研”思想作祟,只想简平快把成果凸显出来,甚至为自己政绩“锦上添花”,类似小心思,主要源于政绩观走偏。
一方面,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任职,也就三五年时间,如果从长计议,像扶持“幼苗”一样支持产业、企业发展,处处排忧解难,可能到了离任之时,仍然没有多少起色,不能为自己增加“政绩光环”,白白浪费了功夫。更何况,基层发展的投入大,而且风险高,九死一生,这种很可能亏本的“买卖”,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干。
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只是为了完成调研任务,落实工作安排,本身并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毕竟,领导干部平时本就忙,地方发展的难处也多,如果处处都想干好,很可能什么都干不好。为此,总会精挑细选一些有成果、有看点的地方,轻轻松松走一遭,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下乡调研况且如此,干部在推动发展方面,当然更愿意锦上添花,谁出了成绩,就调研谁、支持谁,使成果立竿见影。即便有的地方发展有困难、企图有诉求,恐怕也是爱理不理,不会“雪中送炭”。这种颠倒的执政思维,无疑会成为作秀式调研的“始作俑者”。
要知道,一个没有长远发展思路的地方,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善于培植发展支点的地方,必然会在竞争中落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谁有困难就帮谁,不遗余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让政绩放了光芒,仅靠“摘桃式调研”迟早是要出问题的。首页推荐
【观点】遵规守纪锐意进取安心办事 (2024-07-23)
改革发展成效人民说了算 (2024-07-14)
以铁纪护航强国建设复兴伟业 (2024-05-25)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幽默小短文.. (2024-05-05)
新时代干部重在严守政治规矩 (2024-04-28)
强党性服务于民整治形式官僚 (2024-04-23)
夜 (2024-04-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