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枯竭”引发的深思

更新时间:2016-09-29 15:58:12 来源: 作者: 浏览3018次 文字大小:

“江河枯竭”引发的深思

以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为例

曹瑞冬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 南京 10307)

摘要:

   水不是江南独有的财富,却在社会的演变中成为南北发展差异的重要标杆。江南的多水也使苏中地区的水源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当江河枯竭时,我们的灵魂是否也就此陷入了荒芜?中国经济在走上高速发展的大道后,其交通运输方式的日新月异进一步排挤古运河的发展,从而使其面临着水源短缺和污染的窘境。运河衰竭是其在时代发展中未能有效实现功能转型的必然结果,可苏中人民在老通扬运河的整治上显示了其对水资源保护的坚定决心。《“江河枯竭”引发的深思——以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为例》旨在反思和展望“江河枯竭”这一全球现象,从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出发,研究我国在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上需要贯彻的特色道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变了也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变,肯定会失败的。

关键词:

江河枯竭             老通扬运河                衰竭与整治          功能转型

"The river dried up" thinking

The failure and renovation of Old Tong Yang canal as an example

Ruidong Cao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College,Jiangsu Nanjing 10307China

Abstract:Water is not the unique wealth, but in the social evo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enchma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and South difference. Water to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region south of the water culture in an awkward position. When the river dried up, our souls would fall into this desert?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in the walk on the avenue,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of development change rapidly to exclude the ancient canal, which is facing water shortages and pollution. The failure is the result of failed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people can sue in Old Tong Yang canal regulation shows its commitment to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ivers" exhausted "-- Reflections on the Old Tong Yang canal failure and improvement as the example to rethink and Prospect of" rivers "exhausted" is a global phenomenon, from the point of failure and renovation of Old Tong Yang canal, our country needs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in th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world has become too fast, change will not be successful, but unchanged, will certainly fail.

Keywords:the river dried up;old Tong Yang canal;failure and treatment;function transformation

一、“江河枯竭”综述

1、“江河枯竭”定义

  “江河枯竭”指代的是水资源危机。我国是一个有水国家,但在十四亿人口面前却是杯水车薪。我国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上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阻碍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

    江河往往使我们这个世界轮廓分明。然而,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正在发生。通过一个个像水一样渗透的新闻报道,手中的地图已经和现实对不上号了。内陆的海和湖泊正在消失。以往地理课中江河如何从山脉中发源、汇流成河,奔腾入海的情景,如今已经变成了虚幻。许多江河在流经的途中不是力量增大,而是变得奄奄一息、趋于干涸了。[1]江河的枯竭体现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上,而其分布则有很强的区域性。我国在这方面的体现也主要是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南北发展不均匀。

     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正在面临人类生死存亡的水资源危机。人口越来越多,水资源越来越少,而发展越来越快,水资源的保护成为了我们在生存与灭亡之间的抉择。也因此,“江河枯竭”的定义不是让人们认知地球的水源危机,而是探索我们面临这样危机的种种原因,当大河枯竭时会发生什么,以及我们该往何处去,我们怎样才能恢复江河的健康生态,如何才能从水文意义上来保护我们的未来。

     过去几十年,人类在江河面前的不适当举措毁灭了江河,也毁灭了自己,我们杂次面临自然和生态的严峻考验,但更多时候,人类依旧在走以牺牲自然来换取发展的老路,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可是当江河枯竭时,所有人都会死掉的。

2、“江河枯竭”表现

  “江河枯竭”的两个表现一方面体现在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水资源得出污染,而共同的影响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和生产发展遭到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中东部地区在无法有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下,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却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而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水环境。随着水资源污染的进一步加剧,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如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城市化进程减缓、人居环境恶化、饮用水质下降等等。[2]苏中地区是典型的江淮地区,虽然不具备江南烟雨小镇的文化,但是其大河文化很突出。但是,由于其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水资源的水质状况,曾经使这些地区的人民一度依赖长江水灌溉。

    我国很多江河是先走上了污染的道路,再踏上了枯竭的命运,淮河就是这样明显的例子。很多地区的水文文化彻底走上了覆灭。在第一种情况下,人民生活困苦,生产发展遭受严重制约,而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生产模式正逐步由第二种状况向第一种状况过渡。

    也因此,我国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胡锦涛上台的重要举措是从生态建设这个重要方面来出发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可协调,南水北调的存在是为了缓解北方水源短缺,统筹南北经济发展,而更核心的任务是及时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生产模式调整,逐渐走上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极大解放人民思想的理论,它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升到突出位置,引领了很多人从精神荒芜地带深刻认知了可持续发展,但我国是很复杂的社会,根除人民精神里的劣根性是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3、“江河枯竭”原因

    水资源危机是全球的共同现象,而其在全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人类的生存隐忧。造成水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水资源自身条件的限制,也有忽视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等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协调不够,人水矛盾尖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3]自然原因当然是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的过失确实是诱发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我们在“江河枯竭”上的“贡献力度”很大,而很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在协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上。我国对于资源认知始终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大多数人民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也不是很强烈。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甚至是未经处理的垃圾就随意地排放在江河里。江河本身具备自净能力,但是,在中国人肆意地环境污染下,江河河水发臭,河水变黑,已经不能够成为水源供给和生产资源使用了。

    黄土高坡的水资源危机是长期自然历史条件的产物,而江苏苏中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却是长期发展以来的不合理方案。在水资源问题中,我国始终未能建立明确的制度来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而当人民缺失这样的生态意识时,为了保障利益,自然也就无所谓了。我国缺水地区需要“调水”来生存,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及时转型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特色道路,然而更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体系和法律规范来约束企业和人民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破坏。在人民无法主动保护时,就必须动员制度的力量。

4、“江河枯竭”影响

   江河往往使我们这个世界轮廓分明,也因此,江河使这个世界的颜色是色彩斑斓的、复杂的。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危机的影响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是,最终会反映在人类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上。

    在生存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又如何才能谈及发展呢?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的情况下,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受制于水资源条件,而且在未来的缺水状况下,未来的供水能力将很难与经济同步增长,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现状已直接影响了国民饮用水安全和身心健康,并人为地加剧了水资源短缺。[4]我国很多地区缺少,人民生存遭遇重大危机,我国也有很多地方发生水污染事件,引发严重的质量事故。很明显地,水资源短缺成为阻碍中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最直接动因,也是影响中国在生态、文化、政治制度建设的很大阻碍。

    “江河枯竭”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城市化进程。江浙地区由于其水资源丰富,再加上其便捷的交通方式,构成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相比之下,江苏苏中和苏北地区由于其淮河的枯竭,城市走向了衰落,尤其体现在扬州古今繁荣的强烈对比。而“江河枯竭”所带来的影响不只在于经济发展上,更直接地体现了文化和生态上。水源枯竭,使很多地方失去了本身特有的水文文化,也使得周遭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问题。而很多时候,与水资源污染相关的是利益问题,牵扯到利益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政治制度层面,我们出现这样的危机,很难让人不得不审视政府在这件事情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制度能否保证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健康有序地进行。

     不同地区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也因此,我国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合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有效途径,降低污染,节约用水,协调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老通扬运河的衰竭综述

1、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枯竭状况概述

通扬运河,贯通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为南通、泰州、扬州3市及其沿岸各市、县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苏省长江北侧,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用以运盐,亦称运盐河、盐河。经历代改建和延伸而达南通。清宣统元年改称通扬运河。

老通扬运河是几乎贯彻在整个苏中地区的重要流域,沟通的是苏中和苏南的经济联系,活跃的是整个江苏的经济,辐射的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千百年来,这条航道保障了苏中地区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江苏的高速发展。南通、泰州、扬州依赖此运河形成特色的水文文化,也沉淀出独有的人文价值。而扬州凭借通扬运河和自身发展条件的优势,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古代曾一度成为经济最繁荣处。老通扬运河于江苏而言,无异于是见证着江苏繁荣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老通扬运河历来以航运为主,水上运输相当繁忙,年均通过量达1000万吨左右。沿线工厂众多,码头不少。沿河大小船舶2600艘,总功率32000多马力,非机动车的船舶总吨位近90000吨,故通扬运河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水运事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不仅沟通了江淮下游,而且对苏州、扬州。盐城三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繁荣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然而,其航道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但是,在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不断便捷的情况下,运河的运输功能便相应地呈现退化趋势,所引发的是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枯竭问题,所造成的是航道的日益恶化萎缩,所带来的的是整个苏中地区流域的衰落。从老通扬运河的历史性普查、新挖水道的固定断面测量以及实地考察等资料等分析可知,通扬运河航道的演变过程主要是船行波掀沙淘蚀和流系联合作用的结果。在动力地貌上表现为梯形斜边水面处波蚀穴的兴衰、波蚀崖后退和波蚀一堆积平台均衡剖面的形成。但是,水资源枯竭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问题更为突出。很显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不符合生产规律的填湖还田,也可能是改革开放初期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缺乏管理,更可能是经济过快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节水这件事上缺乏认知。总而言之,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历史因素,也涵盖了来自于于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诱因,这些因素汇总起来便造就了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枯竭。

这样的现象在当今尤为突出。虽然,其自身内部条件会造成运河的衰落,但真正的原因是苏中人民对于通扬运河的保护未付诸行动。但我们也可以看出,运河在千百年来,一直到如今,始终是以运输功能为主,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功能,在其走向退化衰落时,很多人无法适应才对其开始了疯狂掠夺与肆意的破坏。

2、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污染状况概述

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污染是比水资源枯竭更加严重的问题,它流经扬州、泰州与南通,其环境污染已成为了流经城市的重大难题。通扬运河作为很多城市城区的一条母亲河,曾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环境的恶化,这条河“脏乱差破旧陋”现象突出,很多地段淤积堵塞严重,最窄处甚至只有10米,水深只有1米左右,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在春夏之际经常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这些恶劣的环境状况也折射出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在2000年以前,由于河道生态水量不足,河流稀释净化能力很低,再加上废水处理指标低,甚至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而且农业面源造成的氨氮污染成为了通扬运河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同时水价不合理,未能够对人民形成市场激励机制,也不具备富有激励的污染控制政策。[6]这些逐渐成为进入老通扬运河的环境污染诱因。

但是,在时间的逐渐推移中,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沿岸人民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其水资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他们加强了河道疏浚,引江河开通,河道生态水量充足,河道稀释净化能力提高,水质明显好转。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积极投入。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老通扬运河环境综合整治意义重大,难度重大,责任重大;依法拆迁,执行政策,补偿标准、操作过程、个案处理、规划建设要坚持按政策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过细工作,保持稳定。宣传深入,疏导耐心,方法得当;加强领导,包干负责,一把手亲自抓,小班子专门抓,责任制包干抓,顾全大局配合抓。政府的强大公信力和执行力在老通扬运河的水资源污染上得到充分体现。有了制度,有了具体的措施,有了相应的环境治理方案,人民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的事业上,在这样的状况下,其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老通扬运河再度彰显出光芒。

但是,其污染状况严重,在很长一段时间,老通扬运河都不会回归到曾经的辉煌时期。但是,这些行动显示了我们对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坚定决心。其水资源污染整治大致上是对城区河段进行控制,其并未影响到通扬运河整体的运输功能,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老通扬运河在城区内的生产和生活功能,对其进行污染整治。既满足了人民的利益,也体现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的尊重与践行。

运河的生产和生活功能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但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运输逐渐丧失地位时,我们需要确保其能够满足人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条件。这是一种辅助功能的成功转型。

三、老通扬运河的整治综述

1、老通扬运河的复兴历程——以海安县的运河开发为例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面对老运河存在的严重水资源危机,率先走在了国家的前列。在未实现老通扬运河的维护和整治之前,通扬运河海安段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治理,河床淤积,岸坡坍塌,严重影响河道功能发挥。2010年,通扬运河海安段治理工程被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海安县人民和政府通过建设单位的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严格质量,扎实推进,通扬运河海安段恢复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恢复了河道原来的设计标准,改善了河道沿线的水环境,有效地遏制了河岸坍塌、水土流失等病害问题,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它在工程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及早规划、科学安排、强化领导、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强化督查,[7]政府在此期间表示其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资金来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重视强化管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通扬运河海安段的成功整治主要体现在沿岸周边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水质质量的提升,城区其他水体的水质提高和水资源趋于丰富,污染性较大产业迁出城区,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作为老通扬运河海安段的整治状况也在核心地段作出了公示。但是,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最近几年,其仍然面临着水资源枯竭的重大难题,而其运输功能也并未有效发挥,环境污染此消彼长,水体过于营养化,城区其他水体的污染直接排放到通扬运河中。

针对上述问题,伴随着海安县城区拆迁改造的进行,通扬运河海安段的整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某房地产开发商的要求,为了使房地产升值,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开始对老通扬运河进行新一轮的治理。首先,他们将城区河水抽干,不断拓宽河道,在河道中开始兴建相关旅游设施。他们准备将其打造成为通扬运河风景区,并且与周围商圈联系,既能够满足人民游湖、垂钓、观赏风景的需要,又能使这块房地产具备更大的上升空间和竞争力。老通扬运河与城区发展紧密联系,更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房地产开发商的老通扬运河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水资源不会枯竭和出现污染状况,更从旅游的角度提升海安人对家乡母亲河的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无疑使巨大的商机。海安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滞销状态,而在整个城区能够充分利用到的自然优势是老通扬运河,它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能带动海安整体经济的进步。像这种在经济激励下促使开发水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行为,难以否认是借鉴了苏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经验。但是,对于缺乏旅游资源的海安来讲,是一场重要的自救创新道路。

海安人成功运用创新思维使老通扬运河重新焕发了活力,以经济带动生态、社会等建设,成功实现了城区通扬运河的功能转型。老通扬运河在城区的功能中不再是以提供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功能为主,而是向人民在精神与物质上的发展的功能方向转型。作为人类发展的更高级需要,无疑是一场比较进步的功能转型。但其实,不同地区对于水资源功能的转型也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海安由于在前期成功地对城区的老通扬运河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实现了控制和整治,才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这条运河功能转型的道路或许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行得通,然而,在我国经济欠缺发展的地区,其首要任务是对水资源的枯竭和污染问题进行有效地整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在民众中宣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而且,各地区对其功能转型也不一定只有旅游这一条道路。江河的主要功能也包含着灌溉、蓄水、供电等功能。

真正意义上的运河功能转型是各地区充分结合各自的特色,动员全体人民和运用政府和制度的力量来充分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来协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最有效利用上。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功能的衰退而否定了所有的价值,但其实,运河衰落是其某些功能作为旧事物而无法适应时代的进程,可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曾拥有的功能和仍具有价值的功能会逐渐凸显出来。

2、老通扬运河的功能转型与城市复兴关系分析——以扬州的衰落与复兴为例

衰落与复兴是这个世界的必然规律。不管是人,还是社会,更是世界,都逃不过新陈代谢这一命运。历史是这一规律的见证者,扬州经历繁荣,也面临着衰落,也更有可能重新踏上繁荣发展的道路。老通扬运河不外如是。

唐后期江淮地区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长。扬州、苏州和杭州是当时最发达的大城市。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战乱、瘟疫和饥荒。它们造成城市人口死亡,经济凋弊,商业停顿,市场关闭。而城市在重重的打击之下,有些可能一蹶不振,有些则可能迅速恢复并且继续向前发展。扬州走向了衰退,杭州继续向前繁荣。就因为一道长江,将中国划分为江南和江北两个世界,扬州就这样的归属于江淮地区、苏中地区。

扬州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漕路的中断。漕路的断绝,扬州失去了转运江淮财富的重要地位,作为物资集散地的作用也受到了致命打击,失去了这些优势条件的扬州,如果要继续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性的城市存在,只能依靠自身的生产能力。在这一点上,扬州不具备像苏杭湖越等城市那样好的工业基础,可以说,随着运河的修建,扬州得到发展;扬州进入黄金的发展时期,随着唐末漕路的中断,扬州开始衰落。[8]正是因为如老通扬运河这样运河功能的逐渐丧失甚至衰退,才使得扬州开始踏上由繁荣走向衰退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在老通扬运河面临危机时,新中国开辟了一条几乎平行的新通扬运河,其目的是为了江淮地区重新踏上复兴的道路。而复兴这件事,在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成为人民和民族的热点话题。

扬州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开始着重于江淮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其在苏中地区重要的地理环境优势,重新发掘自身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源,但是,扬州的城市复兴,并非要回复到以往的“扬一益二”的局面,而是在“城市重建”的框架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对扬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城市品位的历史跨越。其所要达到的民生目标。其所要达到的民生目标,是宜居宜业。而在城市地位上的目标,则是成为长江三角洲充满生机活力、有鲜明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个复兴的扬州,经济发达、文脉悠久、人民富裕、社会和谐。[9]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扬州复兴的道路是依托文化的传承,其很重视对老运河文化的发掘与发扬,也很重视水文文化的建设。它和海安的建设一样,都是先治理水资源枯竭和污染问题,后期在关注于老通扬运河能否作为扬州城市的文化符号。老通扬运河对扬州的功能转型是不同于海安,更关注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将水文文化与城市底蕴结合起来,关注的层面更加广泛,也更能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老通扬运河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上。

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制度都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但是,政治制度是保证水资源污染控制和解决水源枯竭问题的有效手段,而真正能参与到保护运动的人群应当是广大人民,他们在这件事上必须成为主力军。而经济和文化都是促进运河等江河功能转型的催化剂,他们依据人民群众自我的需要来转型,更是在坚强的人性和意识中自发凝聚的重大力量。政治可以控制暂时的需要,但是,长远之计是人民能够在经济利益等各方面利益中认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四、“江河枯竭”引发的反思与展望

“江河枯竭”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人类在时代转型与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无法协调这类步伐而丧失了发展的机遇。反过来,这类问题逐步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了我们21世纪最大的难题。人类妄想控制自然,可控制欲过分强烈,逐渐演变为征服。就这样,人类不理性的发展逐渐将人类引向歧途。

“江河枯竭”所引发的危机也不局限在自然生态方面,而是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没有了水,或者没有好好利用水,都只会造成水资源枯竭或者污染的恶劣影响。幸运地是,人类能够在犯错误之后及时承认并改正错误,越来越多的人将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们对于水资源枯竭和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共同认知是加强对问题的整治与控制,这类思想是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强调的是一种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并与其和谐相处的过程,但是,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老通扬运河的整治有了一定效果,而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其江河功能的转型。运河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运输上了,而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或者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这些都只是一方面,而功能转型的核心意义是要求江河等自然生态与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实现相互适应的效果。

而江河理想中的功能转型是在保证水资源污染有效控制和水源不存在枯竭状况下,综合考虑本地区各方面利益和因素,走出本地区具有特色的水资源利用发展道路。我们所提倡的制度建设在这件事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水资源危机处理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如何将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牵扯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上。这就迫切需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与时代发展进程相吻合,与这个世界相接轨。

我们曾经在错误的时间里、错误的地点上,选择了不合理、不理性、不良好的发展模式,将我们人类陷入到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里,可是,“危机”是转危为机,濒临绝境的水资源并不是彻底结束了,而是呼吁我们人类能够把握住可持续发展的契机。把握住了,人类就能向前进步,相反,就会继续倒退,走向灭亡。我们在重生与终结的分岔口陷入了矛盾的抉择里,我们人类已经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太多的机会了,这一次,我们不能再让机遇从身边溜走,而功能转型是转型的发展模式,是人心,是社会。

参考文献:

[1](英)皮尔斯,张新明译 《当江河枯竭的时候》 [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8.1 P3;

[2] 郭沛源  《应对21世纪全球水危机——评<当江河枯竭的时候>》  [J]. 世界环境 , World Environment 2010年03期;

[3] 陆杰斌 《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J]. 中国农学通报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5年05期;

[4] 梁艳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J]. 科技资讯 ,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24期;

[5] 景志鸿 《通扬运河航道的发育及其演变模式》 [J]. 泥沙研究 ,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1985年01期;

[6] 万继伟 《新通扬运河水质污染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J].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8.1;

[7] 张长银 《江苏省通扬运河海安段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践》 [J]. 人民长江 , Yangtze River 2012年18期;

[8] 陈磊 《唐后期江淮城市的发展及衰落》  [J]. 史林 , Historical Review

2010年06期;

[9] 朱季康 《新市民的聚融与历史文化名城类城市的现代复兴——以扬州市为例》 [J]. 现代城市研究 ,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09年09期.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