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电站压力隧洞漏水技术
【摘 要】为节约工程投资,小型水电站的压力隧洞一般都不衬砌或少衬砌,在运行过程中,个别电站会出现压力隧洞漏水现象,在山体外形成集中漏水出口,冲走山坡覆盖层,从而造成山体滑坡等灾害。本文结合自己参与的两座水电站漏水处理的设计,对压力隧洞漏水处理方案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型水电站;压力隧洞;漏水;处理方法
1、基本情况
1.1A水电站
该电站为高水头混合式水电站,装机规模为2×500kw,设计水头为313m,利用调节水库水头约8m,发电引用流量为0.42m3/s。电站调节水库控制集雨面积为4.85km2,调节库容为0.9万m3,为日调节水库。水库正常高水位为833.26m,最大坝高17.42m,死水位为829.0m,死库容为0.55万方,校核洪水位835.51m,相应总库容为2.1万方。为充分利用调节水库的水头,设计时将引水隧洞设计为压力隧洞,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形,底宽1.5m,矢高0.75m,共长2132m,底坡坡降为1/1000,隧洞末端接490.66m长压力钢管至发电厂。
工程于2005年11月8日投入运行,运行约20天后,压力隧洞桩号K1+776.0--K1+785段山体发生透水事故,漏水点共2处,最高漏水点高程为829.3m,低于正常蓄水位833.26m约4m,最低漏水点高程为824.0m,漏水流量约0.1-0.2m3/s,冲毁山体表层1.0m~1.5m厚覆盖层,冲塌区面积共计约160m2,渗漏位置处为强风化基岩,但现场没有发现明显渗漏通道。如图所示。
1.2B水电站
该电站也为混合式水电站,装机规模为1×500kw,设计水头为50.0m,利用调节水库水头8.5m,引用发电流量为1.33m3/s。调节水库控制集雨面积为17.3km2,调节库容为2.62万m3,为日调节水库。水库正常高水位为433.0m,最大坝高17.4m,坝顶高程为437.40m。死水位428.0m,死库容为0.81万方。校核洪水位436.72m,相应总库容为6.64万方。为减少征地难度并充分利用调节水库的水头,将引水系统设计为有压引水隧洞,断面为圆形,直径为1.8m,共长1138.8m,K0+000~K0+600段隧道底坡坡降为2/100,K0+600~K1+138.8段隧道底坡坡降为6.25/100。设计进出口分别采用C20砼衬砌50m长,隧洞出口20m(桩号K1+118.8~K1+138.8段)为压力钢管(D=1000mm)衬砌段,后接电站厂房。
电站于2004年12月建成后一直运行正常,2008年2月18日在隧洞桩号K1+108.8-K1+118.8段(钢管衬砌前约10m段)发生山体漏水从断层破碎带薄弱处漏出,把隧洞左右侧山坡的覆盖层均冲塌滑坡,滑坡量约200-300m3。最高渗漏点高程为390m,低于正常蓄水位433m约13m,漏水流量约0.5~0.6m3/s。如图所示。
2、渗漏原因分析
2.1A电站
在规划该电站时,隧洞洞线很长,全长2km多,业主为节省勘测费用,未对洞线全程进行实际测量,仅根据万分之一图上山脉的走向,大致布置了洞线走向,致使局部隧洞围岩偏薄,围岩最薄处(即渗漏点)仅6m厚,且包括围岩外1~1.5m覆盖层的厚度。
漏水位置隧洞底高程为823.8m,最大水压力(水库为正常蓄水位时)约9.5m。K1+300-K2+132米隧洞围岩为寒武系下统荷塘组(ε1h)条带状灰岩夹炭质、硅质页岩,强风化层节理发育。根据现场探勘,在漏水点隧洞内外均没有找到漏水通道,无孔洞及明显的裂隙。分析渗漏原因为围岩过于单薄且围岩节理发育,多处渗漏细微裂隙集中至薄弱山体处形成渗漏现象。
2.2B水电站
经现场踏勘洞内情况,发现洞内桩号K1+108.8-K1+118.8段顶部的石块大量坍塌,而在钢管衬砌前25m范围内存在小的断层,在洞内未过水前裂隙中均被粘土所填充,隧洞施工中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电站运行以后,隧洞长期处于高压水流的作用下,裂隙中的粘土被慢慢地冲洗掉,高压水不断地填充裂隙,直至从地质薄弱处渗出并扩大通道,而形成山体滑坡等灾害,并迫使电站停止运行进行检修。
3、处理方案
3.1A电站
根据压力隧洞的的围岩地质情况,对桩号K1+766.0~K1+809.9段隧洞进行全断面钢筋砼衬砌,并对衬砌段进行回填灌浆,在渗漏点位置多钻孔加强灌浆。考虑到整段隧洞水压力最大为10m水头,相对压力较小,衬砌断面形状仍选为城门洞形。考虑到施工便利,由最低漏水点处开挖临时支洞,作为建筑材料、机械的运输通道,此处隧洞围岩风化较为严重,且围岩厚度最薄仅4-5m,距渗漏位置最短,实施起来也最为经济合理。引水隧洞衬砌、回填灌浆完成后,对支洞全长进行封堵。
3.2B水电站
根据桩号1+118以前的隧洞围岩整体性良好,仅围岩局部村庄小的夹泥断层的实际情况,采取钢管衬砌30m长,以钢管来承受洞内水压力,防止洞内断层渗漏、滑塌。新增隧洞衬砌钢管直径为1.0m,壁厚为6mm,钢管外与洞壁间用C20混凝土填充密实。砼及钢材等器材均由电站前钢管进人孔送入,水平运输距离约40m,运输、安装及砼浇筑均十分不方便,也使处理周期变长,造成电站间接损失增加。
4、处理效果
4.1A水电站
经洞内钢筋砼衬砌并回填灌浆后再次进行洞内充水实验,发现原渗漏位置不在有渗漏现象。运行至今已有4年多,未发生渗漏现象,原漏水点位置已无渗漏现象。
4.2B水电站
经钢管砼衬砌后,投产运行3年多以来,塌方区不再发生渗漏现象,原渗漏位置也无渗漏迹象。
5、结语
(1)小型水电站的压力隧洞围岩虽无明显渗漏通道,如岩石裂隙发育,在压力的作用下,也会导致集中渗漏现象发生,从而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对隧洞渗漏的处理方案主要选用“内堵”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方法为对渗漏段隧洞进行洞内钢筋砼衬砌或洞内钢管衬砌等。
(3)小型水电站的压力隧洞为节省工程投资,压力隧洞一般不衬砌或少衬砌,对隧洞裂隙渗漏等重视程度不够,宁愿等到渗漏现象发生时再进行处理,从而造成了较大的滑坡直接经济损失和处理期间的发电间接损失。
(4)建议小型水电站压力隧洞在实施阶段加强地质勘测工作,及时发现隧洞薄弱环节,并进行衬砌处理,就能以较少费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