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堤线布置和堤基防渗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11-03-05 15:21:59 来源: 作者: 浏览686次 文字大小:

 1、前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防洪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后,更是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的水利建设热潮,尤为各级防洪工程的投建。对于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防洪工程的安全、经济,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本文就防洪堤建设设计堤线布置和堤基防渗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2、防洪堤堤线布置和选择

  防洪堤堤线布置和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合理性和建成后所发挥的功用,尤其对工程投资大小影响重大。堤线布置和选择时,应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势、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筑物的位置、型式、施工条件和河流历史演变,充分估计下伏层地质状况,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评后综合分析确定。

  2.1在地形地势上,应避开淤滩泛滩、崩岸、沉积等原因形成的地带,这些地带从实地看一般略高,原为河道过水的一部分,其下伏地层一般由淤泥、砂、卵砾层组成,透水性强,层土较为松散,稳定性低;开挖、压填或防渗处理工程量大,从投资上和处理难度上均不可取。而处于河岸边的阶地,从实地看一般较高,一般粘性土覆盖层较厚,地势较高,土层密实,可考虑作为新筑堤的基础。

  2.2在地貌上,由于河堤一般紧排居民集居地,改变堤线比较困难,因此在堤线选择上,既要注意结合堤型的选择,尽量做到少占耕地少拆迁,又要结合防洪留有适当余地,根据河流制导线要求,布置留有适当宽的滩地。由于占地拆迁费用很大,牵扯多,处理复杂,往往会导致工程开工困难和工期拖延,故堤型的选择极为重要。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村原则,结合地形、地势和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堤型,如斜坡式堤、直挡墙式堤或直斜复合式堤等,同时考虑采用加筋土、挡墙式、沉箱式等工程技术措施使得堤型和堤线布置均可行。

  2.3堤线布置时,应进行实地踏勘,翻阅历史记载,深入实地集居地调查收集洪灾资料,对河道的历史演变、改道、泛滥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尽量能避免穿越故河道和历史泛滥区,从而减少堤基处理措施,节省投资。

  3、防洪堤基础防渗处理

  堤线布置选择主要是根据防洪规划和保护对象的要求,或历史形成的,对堤防基础条件好坏考虑较少,加上堤防工程面广线长,什么基础都能碰到,而国家资金的投入有限,故堤防基础处理困难是比较大的。

  堤基的土层结构及各土层厚度、水文地质状况,还有需加以探明的天然暗沟和动物巢穴(如白蚁洞)等,决定了防洪堤的防渗处理方案。针对建于河岸边的大多数防洪堤的堤基,地层性质为沉积(或冲积)土形成,地层多以砂层和卵砾石层为主,土层结构由粘性(或砂性)土、淤泥、砂、卵砾构成的复杂地基。以下就谈谈对此类堤基的防渗处理:

  3.1对于相对不透水层埋藏较深、透水层较厚的堤基,当临水侧有稳定滩地时宜采用水平防渗处理,一般是采用铺盖的方法;当临水侧滩地难以满足设铺盖时,也可考虑采用粘性土截水槽或建造地下截水墙方法;以上两种方法均是起到延长渗径,减小水头压力作用,使堤防难以达到稳定渗流,从而保护堤防安全。铺盖防渗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如长江无为大堤中的惠生堤是用长度30m的粘土铺盖防渗,经多次洪水考验,卓有成效。

  3.2对于由粘性土、砂卵砾构成的浅层透水堤基,宜采用粘性土截水槽或其他垂直防渗措施截渗。此类堤基结构一般为上部堤是较厚的粘性土层,中间为砂或卵砾石强透水层,下部为相对不透水层,形成双层地基,其破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种:

  3.2.1地面上部粘性土层破坏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典型取水泵站扩建工程设计
    论文导读:取水头部。设计采用新型双排拉森钢板桩围堰。虹吸管。穿越防洪堤。抽真空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泵站电气设计研究
    水利灌渠维护和管理策略
    水利技术发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水电建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