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和谐宜居理念应用
导读: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景观、环境”三大要素,采用“点、线、面”三个层次控制河道空间,以还原河道本来的“水清,岸绿”的风貌。同时,将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行串联,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采。
关键词:南淝河 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河道改造和治理工程,特别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通过对河道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上海苏州河、成都府南河、太原汾河等河道的改造工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在南淝河河道空间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设计理念出发,结合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提出景观设计理念和策略,以促进南淝河健康稳定运行,还原南淝河“水清,岸绿”的景观面貌。
一、南淝河河道空间现状特征
(一)南淝河水系现状
贯穿合肥市区的南淝河,古称施水、金斗河,全长42.1km,河面宽22~170m,是合肥市的母亲河。由于受长期的水质污染,南淝河河面散发出阵阵腥臭味,严重影响了两岸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控制和治理南淝河的污染,改造河道两岸的滨水环境,成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中之重。
(二)南淝河河道空间特征分析
由于河道所处位置和两岸用地特征的不同,沿南淝河自西向东,河道两岸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形成四段空间分区。(见表1)
二、南淝河现存弊端与发展机遇
(一)南淝河现存弊端
1、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近年来,大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河道,使南淝河的排污量远远超出河水的自净能力,造成河道蓝藻年年暴发。虽然政府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截流排污等工程措施,对水质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河道整体环境的改善程度却不容乐观。
2、城区内河道大量采用传统护岸形式,忽视了河岸的生态效应
传统硬质护岸隔离了水和陆地的联系,使水中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如何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成为河道综合整治和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3、岸线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城市与水的关系不够密切
流经市区的河流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河道空间可以密切城市与水的关系,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堤岸景观设计,保护河道自然资源与城市人文资源,既契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又能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空间。然而目前,南淝河的岸线开发尚属于初级阶段,其河道空间尚未与城市生活产生密切联系。
4、河道沿岸缺少景观设计,无法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
市民对于南淝河环境治理呼声很高,既表达了对于和谐人居环境的向往,也反映出不断高涨的亲水要求。但是由于水质污染、环境恶化、传统型护岸对生态功能的损害、堤岸空间的单一狭窄、生态绿化用地的缺失等原因,南淝河未能给人们带来足够的休闲游憩场所。
(二)南淝河的发展机遇
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合肥提出了迈向巢湖的设想。南部滨湖新区的快速建设,勾勒出城市“通江达海”的战略意图和向“滨湖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1000南淝河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与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由于滨水环境的恶化和景观设计的缺失,南淝河并未发挥其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主导作用。如何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水清,岸绿”的人居环境及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日益高涨的需求,成为南淝河环境整治和景观设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南淝河景观设计理念
南淝河景观总的设计理念:结合南淝河污染治理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综合考虑“生态、景观、环境”三要素,积极梳理河道空间,创造一条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融入生活、体验丰富的城市河道,为市民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具体分为:一是景观设计与河道自身环境融合,为市民提供观赏自然和休闲运动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使河道呼应城市的发展,展现城市的特色魅力。三是景观设计与驳岸形式配合,结合河道不同区段的水力特性和环境特征,优先选择自然型和生态型岸线。对于不同的驳岸形式,采用不同的河岸构筑物组合和设计方式,设计多样性的休憩空间。四是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结合,打造“城市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的绿色廊道,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凸显城市自身特色。
四、南淝河景观设计策略
在以上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南淝河分区差异和线型变化特征,采用“点、线、面”三个层次控制河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并各有偏重:“面”层面主要控制河道风貌和功能定位;“线”层面主要控制河道线型和规范驳岸设计;“点”层面主要控制节点的选点及其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亲水环境。
(一)“面”控策略
1、因地制宜,分区定位
根据“生态、景观、环境”三要素综合考虑的原则,在符合河道生态效应要求、城市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分而治之。对南淝河现有四个区段进行分区定位和景观设计控制,塑造各具特色的滨水空间(见图1)。
(1)区段A:绿色港湾。围绕“绿色港湾”,重点保护和恢复河岸制备,并结合森林公园建设设置沿河步道和节点,营造亲水空间,形成展示合肥山野林趣的自然岸线。
(2)区段B:城市舞台。定位“集中创造城市魅力的展示舞台,营造市民旅游休闲的温馨港湾”。利用环城公园北段现有景观、空间条件,重点设计环城游憩带,使此区段水岸成为集中展示合肥城市生活的绿色岸线。
(3)区段C:码头水岸。围绕“码头水岸”,通过对滨河工业及老码头的改造,打造现代的工业码头水岸,形成亮化城市水岸形象的工作岸线。
(4)区段D:河滨田园。突出“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概念。利用市郊近巢湖流域的生态农业特色,建设沿河滨湖田园景观,使此处水岸成为集中展示合肥阡陌纵横的田园岸线。
2、文化提升,注重特色
通过景观设计,融合自然资源与城市人文资源,形成城市文化的“面”状空间载体。既密切城市与水的关系,又能提升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四种岸线区段的划分,分别突出山野林趣的自然文化,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文化,水岸码头的工业文化和阡陌纵横的田园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差异性放大,形成特色鲜明的空间体验感受,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合肥素有“三国旧地、包拯故里”之称,南淝河沿河及周边,尚存有历史文化遗存。要在南淝河沿河及周边地区,恢复古旧建筑,建设民间博物馆集群,集成和连接合肥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南淝河历史文化长廊”,即将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行串联,展示合肥和南淝河的历史文化风采。
(二)“线”控策略
1、保持河道生态化
(1)河道线型生态化。河道岸线景观不但向人们展示河流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应确保生物群落的栖息空间。景观设计中要避免传统驳岸工程“截弯取直”的做法,保持河道生态线型,“易弯则弯”,特别要注重保留河道自然河湾。
(2)岸线设计生态化。在岸线设计中应用生态护岸的材料和构造设计方法,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的特性,兼具驳岸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形成丰富的组合形式和具有韵律的纹理特征,既利于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又利于淤泥附着,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河网群落生态化。植物群落是河道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恢复和培育的基础。河岸植被由堤顶到河床形成多个植物群落序列,从由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组成的陆生植物群落,过渡到岸边湿生挺水植物群落,再变为浮叶沉水植物群落,直至深水区的漂浮植物群落。在河岸植物群落的重建修复中,要考虑河岸的水文水力特征、土壤特性和不同的航运、景
关键词:南淝河 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河道改造和治理工程,特别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通过对河道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上海苏州河、成都府南河、太原汾河等河道的改造工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在南淝河河道空间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设计理念出发,结合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提出景观设计理念和策略,以促进南淝河健康稳定运行,还原南淝河“水清,岸绿”的景观面貌。
一、南淝河河道空间现状特征
(一)南淝河水系现状
贯穿合肥市区的南淝河,古称施水、金斗河,全长42.1km,河面宽22~170m,是合肥市的母亲河。由于受长期的水质污染,南淝河河面散发出阵阵腥臭味,严重影响了两岸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控制和治理南淝河的污染,改造河道两岸的滨水环境,成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中之重。
(二)南淝河河道空间特征分析
由于河道所处位置和两岸用地特征的不同,沿南淝河自西向东,河道两岸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形成四段空间分区。(见表1)
二、南淝河现存弊端与发展机遇
(一)南淝河现存弊端
1、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近年来,大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河道,使南淝河的排污量远远超出河水的自净能力,造成河道蓝藻年年暴发。虽然政府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截流排污等工程措施,对水质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河道整体环境的改善程度却不容乐观。
2、城区内河道大量采用传统护岸形式,忽视了河岸的生态效应
传统硬质护岸隔离了水和陆地的联系,使水中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如何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成为河道综合整治和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3、岸线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城市与水的关系不够密切
流经市区的河流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河道空间可以密切城市与水的关系,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堤岸景观设计,保护河道自然资源与城市人文资源,既契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又能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空间。然而目前,南淝河的岸线开发尚属于初级阶段,其河道空间尚未与城市生活产生密切联系。
4、河道沿岸缺少景观设计,无法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
市民对于南淝河环境治理呼声很高,既表达了对于和谐人居环境的向往,也反映出不断高涨的亲水要求。但是由于水质污染、环境恶化、传统型护岸对生态功能的损害、堤岸空间的单一狭窄、生态绿化用地的缺失等原因,南淝河未能给人们带来足够的休闲游憩场所。
(二)南淝河的发展机遇
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合肥提出了迈向巢湖的设想。南部滨湖新区的快速建设,勾勒出城市“通江达海”的战略意图和向“滨湖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1000南淝河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与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由于滨水环境的恶化和景观设计的缺失,南淝河并未发挥其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主导作用。如何顺应城市空间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水清,岸绿”的人居环境及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日益高涨的需求,成为南淝河环境整治和景观设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南淝河景观设计理念
南淝河景观总的设计理念:结合南淝河污染治理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综合考虑“生态、景观、环境”三要素,积极梳理河道空间,创造一条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融入生活、体验丰富的城市河道,为市民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具体分为:一是景观设计与河道自身环境融合,为市民提供观赏自然和休闲运动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使河道呼应城市的发展,展现城市的特色魅力。三是景观设计与驳岸形式配合,结合河道不同区段的水力特性和环境特征,优先选择自然型和生态型岸线。对于不同的驳岸形式,采用不同的河岸构筑物组合和设计方式,设计多样性的休憩空间。四是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结合,打造“城市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的绿色廊道,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凸显城市自身特色。
四、南淝河景观设计策略
在以上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南淝河分区差异和线型变化特征,采用“点、线、面”三个层次控制河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并各有偏重:“面”层面主要控制河道风貌和功能定位;“线”层面主要控制河道线型和规范驳岸设计;“点”层面主要控制节点的选点及其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亲水环境。
(一)“面”控策略
1、因地制宜,分区定位
根据“生态、景观、环境”三要素综合考虑的原则,在符合河道生态效应要求、城市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分而治之。对南淝河现有四个区段进行分区定位和景观设计控制,塑造各具特色的滨水空间(见图1)。
(1)区段A:绿色港湾。围绕“绿色港湾”,重点保护和恢复河岸制备,并结合森林公园建设设置沿河步道和节点,营造亲水空间,形成展示合肥山野林趣的自然岸线。
(2)区段B:城市舞台。定位“集中创造城市魅力的展示舞台,营造市民旅游休闲的温馨港湾”。利用环城公园北段现有景观、空间条件,重点设计环城游憩带,使此区段水岸成为集中展示合肥城市生活的绿色岸线。
(3)区段C:码头水岸。围绕“码头水岸”,通过对滨河工业及老码头的改造,打造现代的工业码头水岸,形成亮化城市水岸形象的工作岸线。
(4)区段D:河滨田园。突出“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概念。利用市郊近巢湖流域的生态农业特色,建设沿河滨湖田园景观,使此处水岸成为集中展示合肥阡陌纵横的田园岸线。
2、文化提升,注重特色
通过景观设计,融合自然资源与城市人文资源,形成城市文化的“面”状空间载体。既密切城市与水的关系,又能提升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四种岸线区段的划分,分别突出山野林趣的自然文化,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文化,水岸码头的工业文化和阡陌纵横的田园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差异性放大,形成特色鲜明的空间体验感受,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合肥素有“三国旧地、包拯故里”之称,南淝河沿河及周边,尚存有历史文化遗存。要在南淝河沿河及周边地区,恢复古旧建筑,建设民间博物馆集群,集成和连接合肥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南淝河历史文化长廊”,即将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行串联,展示合肥和南淝河的历史文化风采。
(二)“线”控策略
1、保持河道生态化
(1)河道线型生态化。河道岸线景观不但向人们展示河流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应确保生物群落的栖息空间。景观设计中要避免传统驳岸工程“截弯取直”的做法,保持河道生态线型,“易弯则弯”,特别要注重保留河道自然河湾。
(2)岸线设计生态化。在岸线设计中应用生态护岸的材料和构造设计方法,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的特性,兼具驳岸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形成丰富的组合形式和具有韵律的纹理特征,既利于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又利于淤泥附着,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河网群落生态化。植物群落是河道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恢复和培育的基础。河岸植被由堤顶到河床形成多个植物群落序列,从由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组成的陆生植物群落,过渡到岸边湿生挺水植物群落,再变为浮叶沉水植物群落,直至深水区的漂浮植物群落。在河岸植物群落的重建修复中,要考虑河岸的水文水力特征、土壤特性和不同的航运、景
首页推荐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的设计探析 (2019-12-04)
小水电站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思考 (2019-12-03)
水利水电枢纽项目进度管控分析 (2019-12-0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2019-11-29)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11-29)
城区河堤工程建设管理分析 (2019-11-29)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2019-11-29)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
精彩信息
典型取水泵站扩建工程设计 | |
论文导读:取水头部。设计采用新型双排拉森钢板桩围堰。虹吸管。穿越防洪堤。抽真空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
热门文章
轻轻松松读懂地质报告
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