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16-07-15 09:23:49 来源: 作者: 浏览529次 文字大小:
心得体会
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面临极度缺水现象,解决措施有: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4、建立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5、严格执行论证制度;
6、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7、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8、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营造落实最严格制度等。
未来5年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汾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我市水利局全力实施七大工程,做好5项工作。七大工程,即一是沿黄提水灌溉工程。二是应急水源工程。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五是基本建设工程。六是河道治理工程。七是农业节水工程。五项工作,即一是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水库移民工作。三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四是水产养殖工作。五是水利普查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结合榆中水利实际,我谈一下体会:
一是以思维方式的大转变,促进观念的大更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省市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文件陆续出台,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从榆中自身建设来讲也迫切需要。近年来,榆中区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多方筹资,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政策资金投入与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打造“精品工程”与建设“魅力乡镇”相结合,水利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注重抓好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建得起的“家门口”水利工程,投入小、见效快的“实惠工程”,形成领导示范、项目带动、部门支持、社会筹资的新格局,做到了乡乡有项目、村村有工程、人人有行动。以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渠道标准化建设、新建整修高标准坑塘、水毁工程修复等为重点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齐头并进,形成了具有榆中特色的经验和作法,保证了榆中区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在10亿斤以上。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但是,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榆中区东西两大岗存在常年干旱、缺水和水利灌溉设施落后等问题,“投入不足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常言道: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成为水利事业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投资总量小,投资结构不合理,基层水利服务不到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的综合发挥,形成我区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短板。转变发展方式既是人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贯彻学习好《何平九论》,对目前榆中水利的发展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水利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必须来一次大跨越,深刻学习领会一号文件精神的内涵,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坚决摒弃谨小慎微、墨守陈规等传统经验和习惯,锐意改革,积极探索,用超乎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努力使榆中区的水利建设再上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二是以加快水利人才资源向水利资本转化,促进水利的大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榆中区水利新思路已经清晰,水利新目标已经明确,水利新举措已经制定。实施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都要靠人才来落实、来实现。近年来,榆中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但水利人才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发展的需要。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联系榆中水利工作的实际,创新水利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在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以工作态度的大转变,促进机遇的大把握。
水利面向基层,服务于群众。我区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人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特别是随着水利发展不断提速,水利改革步伐不断深化,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突现。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问题,水利体制改革问题,基层水利职工贫困问题等等。能否在这纷繁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逐项加以解决,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大兴水利至今,时隔60多年水利又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内,国家对水利的投资将由现在的每年980亿,增加到每年2000亿元以上,水利建设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为水利人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更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我们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批大项目的建设与储备,使我们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机遇难得,稍纵即逝。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2011年榆中区水利工作会上,我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勤学习,提素质;重实干,比贡献;守规矩,树形象;带队伍,创和谐”24字方针,号召全区水利工作者必须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精神抖擞持续干,誓夺红杯七连冠”的使命感为目标,自觉投入到水利项目的争取中,千方百3aee计抓住历史机遇,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和社会资金融资力度,建设一流工程、创一流管理、提供一流服务,使我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大的根本性的改变,为建设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情气正的现代化时尚宜居城市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典型取水泵站扩建工程设计
    论文导读:取水头部。设计采用新型双排拉森钢板桩围堰。虹吸管。穿越防洪堤。抽真空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泵站电气设计研究
    水利灌渠维护和管理策略
    水利技术发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水电建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