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河流域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三个思考
关于新兴工业园区经济优势和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以新兴工业园区为发展模式的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推进,这种建设模式由于企业相对聚集,有利于有效整合产业链、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易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促进沿黄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从我们近几年全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监督检查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分强调引资,忽视环境监管和项目准入;或采取一些特殊的保护政策,使工业园区反而成为环境污染的多发区、环境监管的薄弱区,对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功能的正常发挥构成了一种新的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向黄河排污的工业园区约40余个,仅黄河宁蒙省界缓冲区工业园区就多达8个之多。
新兴的工业园区具有规模大、管理难度大和废污水集中排放的特点,因此,如何加强并规范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对实施黄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黄委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构建黄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
黄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就是要严格流域省(区)取水总量控制、严格取水许可制度,进一步深化生态调度和支流调度,实行严格科学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
2.严格落实黄河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就是要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黄河水权转换和置换。
3.建立黄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就是要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纳污“红线”监督管理与考核,建立完善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省界缓冲区监督性监测网络与体系,逐步扩大黄河监测站网的覆盖面,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
4.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黄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科技水平;强化执法检查,推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具体落实到黄河流域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就是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将水利部和黄委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落实到园区涉水的各个环节,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强化废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黄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实现。
同时,流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业园区管委会还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关于加强新兴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由于新兴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课题,我认为开展试点工作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流域层面。
为更好地推动新兴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出台《加强黄河流域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
《加强黄河流域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黄河的实际,阐述了当前加强并规范新兴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目的意义,明确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统一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提出了新兴工业园区的设立、节水、减污、应急管理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的程序及条件,并就加强监管提出了指导意见。
评论 |
|